臨清紡織行業逆流而上 盈利狀況良好
“為拓展非洲市場,我們在蠟印布的基礎上,又開發了仿蠟布和機印布,國內市場主打紗線和色織布,市場份額迅速擴大,產品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4月。今年以來的各項指標同比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12月22日,三和集團董事長宛秋生介紹。
三和集團是今年臨清紡織業發展狀況的縮影。1-11月份,臨清紡織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2億元,利稅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和28%。
在全國紡織業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臨清紡織緣何能逆風飛揚?臨清市紡織辦主任楊國田說:“紡織業是臨清的傳統主導產業之一。我們做‘加法’,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結構調整創造新需求,實現了‘乘法’效應,紡織效率和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盈利空間進一步拓展?!?/p>
向產業鏈高端延伸,擴展新空間,打造企業新的增長點。今年以來,三和、華興、秋華等一批紡織企業圍繞產業提檔升級,不斷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設備裝備水平。全市紡織業投入技改資金40億元,自動絡筒、精梳、噴氣織機等先進設備已占設備總量的40%以上。三和集團投資4.5億元,新上“氣流紡和高檔色織布”項目,分別從德國、比利時購進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檔氣流紡設備50臺套,高檔色織布噴氣織機104臺套,年產2萬噸低支高檔紗和1000萬米高檔色織面料,填補了當地低支高檔紗生產空白。兩個技改項目的投產,將年增加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1.5億元。該企業新上濕布絲光機設備,明顯改善了產品的質量,并且節能10%,每年節約蒸汽6萬余噸,相當于節約資金1000多萬元。
開發新產品,滿足市場新需求,是臨清紡織業做“加法”的得意之筆。企業在準確市場定位的基礎上,積極實施差異化產品策略,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華潤紡織公司、金源天澤紡織公司等企業堅持以多品種、小批量、差異化作為自己的產品發展方向,根據用戶需求,陸續開發了竹節紗、莫代爾、賽絡紡等多個新產品,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在棉紗市場形勢劇烈波動的情況下,將市場的沖擊降到了最低。日升紡織公司拉長產業鏈條,將目光瞄向了紡織產業的終端——服裝加工,開發出的環保型童裝受到市場的青睞。同時,臨清市還依靠產業優勢,相繼引進青島即發華山公司年產2000萬件針織服裝項目、雪馳公司年產1000萬件服裝加工項目,進一步拉長了產業鏈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