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陽縣蠶桑業在逆境中茁壯成長
射陽縣現有桑園面積6萬畝,年飼養蠶種17萬張,蠶繭總產值達3.2億元……今年射陽縣春蠶在全國蠶桑普遍下行的情況下,取得了“三增”的好成績:發種7.4萬張,同比增5%,是全省唯一春蠶發種增長的縣;生產蠶繭6.29萬擔,同比增2%;蠶繭產值1.54億元,同比增29%。是什么賦于射陽縣蠶桑在逆境中得以發展的力量?
轉新理念,變千家萬戶為強村大戶
去年射陽縣蠶業發展得到國家農業部、省農委領導的高度肯定,先后吸引了徐州、淮安等20個多市、縣來考察學習。入夏以來,射陽縣盤灣鎮新華村四組的董成就沒有閑過,他不是在桑田里疏芽追肥,就是在家維修蠶具,他家有20畝桑田,今年春蠶飼養30張蠶種,生產蠶繭2550斤,收入達6.5萬元,如今他正憧憬中晚秋兩季10萬元的“大豐收”呢!據了解,射陽縣現有養蠶農戶1.5萬戶,桑園面積達3畝以上的農戶就有7886戶,總面積達3.79萬畝。縣農委負責同志說:“我縣蠶桑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的‘毀桑風波’,我們深刻認識到蠶業要健康發展就必須改變‘戶戶有桑,家家養蠶’這種大而全的局面,要發展就必須由千家萬戶向強村大戶轉變。”通過連年不斷的調整引導,全縣已形成了以特庸、盤灣、洋馬三個鎮為主的區域化蠶繭生產基地,桑園達千畝以上的村有16個,面積達4.921萬畝,占全縣桑園總面積的87.4%。建成標準化蠶房7000多間,推廣小蠶電器化設備1.2萬臺,蠶桑生產設施投入累計達2億元。縣委、縣政府還將特庸鎮大碼頭村作為全縣蠶桑業“一村一品”特色村來精心培植,累計投入近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轉強科技,變體力為主為快樂養蠶
今年6月份江浙兩省蠶桑產業高效生態新技術研討會在射陽縣召開。來自農業部、中國農科:蠶研所以及江浙兩省47位專家代表參加會議。通過現場觀摩,“一個人可種10畝糧,但卻管不好2畝桑”的傳統印象在參會人員腦中蕩然無存。
射陽縣特庸鎮大碼頭村六組王登兵說,現在的桑樹全是新品種,枝條有“小膀子”粗,夏季桑樹劃手上都磨起了“血泡”。今年新買的果樹氣動剪枝機幫了大忙,只要晚上充足電,和普通桑樹剪一樣操作,效率卻是人工的4-5倍,像這樣的剪枝機自己只要拿280元,國家補貼900元,省錢又省力。縣蠶桑站站長魏勇告訴筆者,管桑養蠶是體力、技術相對集中的行業,蠶農只有不斷汲取新知識、使用新機具,才能實現輕松養蠶,快樂養蠶。
蠶桑站是技術服務部門,近年來,依托國家蠶研所和蘇州大學的技術支持,先后培訓鎮、村技干和蠶農近2400人次。組織蠶業一條線農技人員掛鉤到全縣3個重點鎮、16個重點村,聯系生產大戶1000戶,僅去年就開出田頭蠶舍處方427個,為蠶農挽回損失近400萬元。
轉活龍頭,變粗放經營為龍型發展
炎熱的夏天,走進聲名遠揚的華宏絲綢有限公司,親身體驗了“天上取樣人間織,處處皆聞機杼聲”的火熱場面。談起企業發展情況,董事長楊正榮如數家珍:“今年我公司技改投入資金2400萬元,新上意大利劍桿織機20臺,我們的信心就是背后有全鎮4萬畝桑園和年發10萬張蠶種的生產能力支撐,動力就是有全鎮9700養蠶戶的信任。”近幾年,由于該公司與蠶農結成了利益共同體,收購的鮮繭平均每公斤高出市場價1元以上,蠶農栽桑養蠶積極性倍增,僅去年全鎮蠶農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
據縣農委負責同志介紹說:“蠶桑是綠色小本產業,產業鏈條脆弱,如不攀靠龍頭企業這棵大樹,一遇繭絲綢市場波動,就會孤舟搖曳,何談拓展增收空間?”縣委、縣政府把龍頭企業招引作為推進特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抽調3人在農委掛牌成立了農業招商辦公室,近年來已先后10多次到山東青島、浙江杭州等地開展專題招商,鹽城絲得利繭絲綢有限公司投資5100萬元新上真絲織造項目,年產各類綢緞300萬米和加工絲絨100噸,實現銷售1.2億元,簽約蠶農畝桑收入達5000多元。目前全縣現有絲綢加工企業達4家,絲棉被加工企業達27多家,年用繭量占全縣蠶繭生產量的70%,基本形成了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生產格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