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民族刺繡業為金融服務“添彩”
7月25日,草原上一家以經營哈薩克族服飾為主的商店內擠滿了顧客。一對來自浙江義烏的母女倆,看上了一套紅色的哈薩克長裙。“媽媽,你看我穿上漂亮吧,我要這套。”媽媽孫海燕笑著說:“我準備為女兒定做一套哈薩克裙子,為這次新疆之行留個紀念,以后女兒的學校開展文藝活動也都可以穿。”
新疆農村信用社作為支持“三農”的金融主力軍,在天山南北播撒著致富的種子。全疆各縣市的農村信用社結合當地產業特色,創新貸款方式,全力滿足農牧民的信貸資金需求,可謂百花齊放,深受百姓好評。新源縣農信社通過發放刺繡業訂單質押擔保貸款,讓哈薩克婦女放下了“馬鞭子”走進了“廠園子”,過上了富裕生活,就是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事例。
新疆的旅游勝地——新源縣“那拉提草原”現在正是最美的時節:山花爛漫,綠草如茵,牛羊成群,一幅“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畫卷。來那拉提旅游的國內外游客在欣賞這美景的同時,也被當地哈薩克民族傳統的刺繡深深吸引了。
在一旁忙碌的哈薩克族女老板那孜古麗今年43歲,她做這行已經15年了。“剛開店時也比較艱難,后來隨著旅游業的興起,來店里購買、定做、租衣服的游客越來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好,資金就不夠用了,幸好這么多年信用社一直在幫我,讓我成立了刺繡合作社,又注冊了新源縣葉得力民族服裝加工有限公司,今年又給我貸了30萬元,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
心靈手巧的那孜古麗從2006年投入2000元開家庭刺繡作坊起家,在新源縣農信社的支持下,她的刺繡作坊像滾雪球一樣,發展成了今天注冊資本100萬元、擁有50名員工的服裝公司。公司將傳統的哈薩克民族特色與蘇繡技術“聯姻”,生產的民族服飾、掛毯、十字繡等100余種產品,不僅銷往江蘇、山東等地,還出口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年凈利潤可達40萬元。
那孜古麗只是新源縣農信社扶持的哈薩克繡女中的一名。在服務“三農”的同時,新源縣農信社不忘支持當地少數民族特色產業,看到哈薩克族民間刺繡產品日漸走俏,新源縣農信社針對刺繡業服務需求的差異性,積極創新貸款方式、“量身訂做”了信貸支持方案。
針對刺繡合作社的特點,新源縣農信社將合作社每位刺繡戶納入評級授信范圍,逐戶建立信用檔案。在信貸投放模式上,創新開辦了訂單質押擔保貸款:合作社內持有訂單合同的刺繡戶,如有資金需求,按規定程序提供相關材料后,可向信用社申請貸款。信用社對符合條件的刺繡戶,以訂單收款權作質押,按訂單合同金額的一定比例發放貸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