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改變大連服裝
金融危機以來,中小企業一直面臨著融資瓶頸,尤其是服裝行業的小微企業更是舉步維艱。“像我們這樣的小微企業資金實力不足,根本摸不著銀行的門兒。”在昨日舉行的互聯網創新融資方式及小微企業融資貸款銀企對接會現場,甘井子區一家小服裝廠的老板對記者說。“這樣的融資培訓與對接,給了我們一個與銀行面對面的機會。”
盡管如此,記者在現場發現,參會的小微服裝企業多數仍對互聯網金融能給企業帶來什么好處有些茫然。中國銀行營業部主管賀千介紹,互聯網金融主要分為互聯網金融貸款和利用互聯網技術促進中小企業銷售兩大方面。
賀千認為,目前傳統中小企業存在經營缺陷,互聯網金融興起以后,銀行可以改變以前的單筆審批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使用銀行網銀端,實現網上在線審批的過程,這種方式不僅加快了審批過程,還實現了中小企業信貸工廠的模式。
采取批量審批的過程,對符合條件的某些客戶完成快速審批,解決中小企業需要資金急、要求效率高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在促進中小企業銷售模式方面,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能夠為企業節省不少的資金成本。人們常問,為什么大型商場的服裝價格這么高,那是因為商場需要抽成20%~30%不等,如果利用互聯網金融,這個價格就會大大降低,不僅消費者省了錢,企業的成本也降低了。
相關鏈接:
福建德為聚纖有限公司又有2條生產線試生產。記者見到,整個車間配有大功率空調,沒有傳統紡織企業的粉塵、悶熱,僅有很少的幾名員工輕快地操作設備、在生產線間往來穿梭。
“我們全流程引進日本tmt、德國巴馬格等全球最先進的裝備,目前已投產4條生產線,每天生產錦綸纖維80噸,產值200多萬元。”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主任許德桂說。像這樣一次性全流程引進這種高端裝備,在福建省同行業是首次,達產后公司的產能在全國同行業直接進入前三位。
德為聚纖是省重點項目,落戶尤溪經濟開發區城南園,計劃投資45億元,生產國家重點培育發展的導電纖維、錦綸長絲等產品。它是尤溪縣實施新項目“高端化”、老紡織技改升級戰略,推進紡織業整體升級的新龍頭。咬定“高端”
尤溪縣經貿局副局長林祚照說:“最初的尤溪紡織土生土長,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一路走來,一波三折,有點像章回小說。”
當初,來自新陽鎮、坂面鎮、西濱鎮的尤溪第一代紡織人買進少量外地淘汰的生產設備,從加工革基布起家,點滴積累,不斷做大,所生產的常規革基布等產品,在浙江、江蘇、廣東有一定市場容量。可是,2008年金融危機前后,不少紡織廠陷入困境。
徘徊之際,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卻來人調研,指出尤溪生產的常規革基布,在全國革基布行業占有四成的產量。還于2009年9月,把“中國革基布名城”――這個國家級紡織產業集群的稱號授予尤溪縣。“當時,許多陷入困境的紡織業主問我,沒想到,一年一年折騰下來,我們進入了國家級,如今困難重重,怎么辦?”林祚照回憶道。當年,紡織業主在追問,縣經濟部門在思考,縣領導在深入調研。
林祚照說,尤溪縣原有的紡織業,技術和裝備停留在初級水平,企業生產規模大多為紗錠1萬―2萬錠,抗市場風險能力很弱。經全面、深入的“家底”盤點,尤溪上下形成共識,發展紡織業方向是對的,紡織業仍然前景光明,但要改變處于產業鏈低端的狀況。
尤溪紡織謀變之路,于2009年開啟。縣里聘請省內外的專家教授,幫助全縣紡織業進行頂層設計,編制《尤溪縣紡織工業發展規劃》,咬定“高端”這個主方向,采取“兩條腿”走路:一是出臺“政策套餐”,扶持引導老紡織企業發動以技改為核心的“內部革命”,壓縮低端產能,向產業鏈高端升級;二是引“龍”入室,從長樂、溫州、上海等地,千方百計引入高端紡織龍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