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商業優化創新論壇西南峰會舉行
在今天的“中國城市商業優化創新論壇西南峰會”大會上,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秘書長、中購聯產業研究中心秘書長賴正美女士便從“大數據”切入,從十個方面分享大陸的購物中心究竟要“向香港購物中心學什么”的話題。
第一、學習香港單個購物中心的平均體量。賴正美表示,“香港單個購物中心的體量是5.78萬平米,美國和日本是一點幾,加拿大二點幾,而大陸都是七點幾甚至八點幾,相對而言,中國城市單體購物中心的體量整體是偏大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購物中心經歷了近40周年的歷史,平均體量才達到5.78,而這也同香港城市面積小,人口密度高相關。在一定程度上,“以"大"為購物中心的宣傳口號并不是大陸購物中心的發展方向,相反,香港單體購物中心的體量倒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把握好香港購物中心體量大的原因。十年間,從2004到2014年香港購物中心的增長非常緩慢,平均增速是2到3個百分點每一年,但是這個百分點跟內陸的不管是GDP也好還是其他的數據相比都是以兩位數的增長速度相比是非常緩慢的。“香港購物中心增長比較快的主要原因,還在于80-90年代的集中放量,到2000年之前已基本飽和。”
第三、香港的購物中心“波段式增長”模式值得借鑒,目前已進入非常成熟的階段。在談及內陸城市購物中心的發展模式時,賴正美以同香港隔著一條江的深圳(樓盤)為例,表明大陸的購物中心主要是一種階梯式的增長,而香港則是波段式的增長。她表示,香港的購物中心已經進入非常成熟的階段,它是以內部調整為主的過程,而內陸還是以增量市場為主,并且屬于上升階段。
第四、學習香港的購物中心同軌道交通密切聯系的設計理念。賴正美指出,不僅在軌道交通上緊密聯系,而且軌道交通站香港購物中心的比例近90%,它對它的人流設計也好,對人流導入也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五、香港購物中心的開發商不同于內地,主要以品牌開發商為主,有著非常豐富的開發經驗和運營經驗。比如像新世界這樣的購物中心,開發兩個以上的占到75%。購物中心TOP10也有10個開發商,新鴻基在香港的購物中心就有近7個,新世界、港鐵和九龍倉都是香港很知名的開發商。
第六、學習香港購物中心對業種方向的把握,社區化、生活化是一種趨勢。賴正美認為,城市的發展、購物中心的發展軌跡是從大的區域型再慢慢以社區型發展為主,以服務社區為主的社區型購物中心還是未來香港購物中心的發展主力,對于內地而言也是這樣。
第七、學習香港購物中心對商家品牌變化的把握。
賴正美從香港9600家商戶對商業品牌連鎖率的把握來闡述,相比之下品牌連鎖率在內陸的大部分數據相對偏低,尤其在三四線城市。
第八、學習在香港的購物中心中哪些品牌受歡迎。賴正美團隊統計了包括所有業種,這是針對綜合類的TOP20,第一名的是7-11,第二名是星巴克,第三是匯豐,通過統計得出香港購物中心哪些牌子比較受歡迎,從而給內陸特別是一二線城市作參考。
第九、學習香港購物中心十年商戶組合的變化,把握“經典三組合”。據了解,香港購物中心十年商戶組合變化,有一個不變的是商戶組合中最多的三個組合:首先,服飾、配飾;其次,餐飲;最后,珠寶。
最后,賴正美突出強調內陸購物中心的打造要學習香港購物中心對當下熱詞“大數據”的把握。“2015年是一個大數據的時代,數據可以對購物中心發展的很多戰略也好,決策也好都起到很大的決策作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