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科技助力華麗轉身
“織里已經連續舉辦了兩屆全國童裝設計大賽,每次活動都能征集許多優秀作品,為童裝產業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劑’。”區有關負責人說,在傳統產業集群升級的緊迫催動下,吳興區正逐步彌補設計這塊短板。為此,織里鎮與中國美院上海設計學院簽下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國家級童裝設計中心,推動產業整體技術創新水平提高,使童裝從“織里制造”向“織里創造”轉變。
作為織里童裝龍頭企業的“今童王”,2011年投資近千萬元和上海一家動畫設計公司拍攝《今童王世界》,打造“童裝+動漫”模式,強化品牌文化屬性。
“借助影視動畫做深品牌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今童王”總經理朱新根說,織里童裝必須跳出傳統業態,形成品牌文化。開展文化營銷,這也正成為織里童裝企業打造自主品牌的一種途徑。
為了幫助企業進行自動化改造,織里鎮組織了童裝企業到上海觀摩服裝剪裁生產線,并與上海“和鷹機電”達成戰略合作,全面加快童裝企業技改步伐,推廣自動化裝備,形成自動裁縫公共服務平臺。“童裝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企業大部分支出在于人力成本。依靠大量員工進行生產的傳統模式,很難提升童裝產業的競爭力。”織里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高精技術引入傳統產業,推動童裝產業升級轉型,這是一種趨勢。
面對市場壓力和成本上漲,一部分加工企業開始向安慶、廣德等地區轉移。在生產旺季,很多企業便將訂單發往異地生產,這也促使“織里童裝+織里制造”的模式向“織里品牌+全國加工”轉變。
正值童裝生產開工季,走進布衣草人服飾有限公司,寬敞的生產車間少了往日的繁雜:有的車間整齊劃一地擺放著縫紉機,蓋著機套。有的車間中間只擺了兩排電腦隔間,10來個年輕人安靜地坐在電腦面前,在網上搞銷售;有的車間全部騰空了,墻壁畫上了時尚的圖案、裝好了斑斕的彩燈,變成了服裝展示陳列室、攝影室。
這家從5臺縫紉機起家的童裝廠,高峰時期有300多名員工,七成生產工人、三成銷售人員和設計師,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如今,企業用工結構已經調整為“三七開”了。“現在搞生產的只剩70多名熟練工,七成員工是設計師和網絡銷售員。”董事長馬偉忠介紹說,他們逐步將童裝生產外包,專注于設計研發和網絡銷售,不僅可以提高企業的利潤,也讓日益凸顯的資金鏈、用工荒等問題迎刃而解,毛利率達25%,利潤率也極大超過傳統制造業。
從“七三開”向“三七開”轉型在織里童裝企業中漸成共識。“我這棟樓以前是典型的‘三合一’,去年把生產搬到外面,留出來的空間改成了設計師工作室和展示廳,讓設計師在更有藝術感的空間里工作。”阿龍衣族董事長陳水龍說,隨著童裝生產細化分工,他們企業開始專門做童裝設計,“一年可以推出1000多個款式,年銷售量可達250萬件,基本都是其他企業加工生產的。”
無論是布衣草人,還是阿龍衣族,都可以直接享受到企業轉型帶來的好處:比原先快一拍。織里童裝產業辦主任施松江介紹,原先企業自己加工生產只能提前一季,現在提前兩季就可開訂貨會,根據訂單委托生產,可以搶先不少時間。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省委書記夏寶龍曾在《關于加快織里童裝產業減量提質轉型升級的情況匯報》上批示:“方向對頭,目標明確,措施有力,是到了應該痛下決心推動織里童裝產業轉型升級的時候了。”
為此,吳興區開展以“三進三提”為重點(進園區、進街區、進社區,提質量、提效益、提品位)的綜合整治百日行動,提出要“依法準入淘汰一批,強化管理取締一批,嚴格規劃控制一批,優化業態整合一批,合作辦園轉移一批,機器換人優化一批,以人口的轉型促進產業轉型、管理轉型、體制轉型和城市轉型。到2017年底,童裝類生產經營戶總量控制在6000家左右;從事童裝生產新居民控制在20萬人以內;加工外發5000家,整體轉移4000家,電商企業6000家以上。
如何從根本上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織里尋找出了一條童裝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子——優勝劣汰、抓大放小。“要建立產業分工協作機制,本地企業以設計研發和經營銷售為主,外地企業側重生產、加工等配套。”織里童裝科技創新中心主任潘新林說,織里正積極與望江、廣德、宣城等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進行對接,與鴉灘、高士、賽口、泗陽等地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著力推動童裝產業逐步轉移。
在織里產業的支撐下,安徽廣德、宣城、寧國等幾個縣匯聚了不少這樣的小型加工廠,專門為織里童裝做配套,安慶等地在建童裝產業加工園6個,規劃面積1200多畝,已建成987畝。“通過異地辦園,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騰出更多的資源建設大園區、發展大企業、培育大品牌。”織里有關負責人說。為了集約用好這些指標,織里按照“生產園區化”的要求,規劃了1892畝的童裝產業園區,著力打造集童裝生產制造、研發設計、展覽展示、信息服務、人才培育、企業孵化等功能為一體的專業化、現代化產業園區,著力培育一批重點童裝企業。如今,總投資10.1億元的童裝產業園區一期全部結頂,這個占地267畝、建筑面積30.9萬平方米的園區,共可容納126家50-60臺設備的中小企業,9000余名員工。
“在殘酷的市場競爭態勢下,特別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要想在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絕非易事,僅靠錢財投資斷然不行,如何與時俱進才是硬道理。”湖州布衣草人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偉忠說,織里童裝必須與互聯網聯系起來,無論是借助淘寶,還是阿里巴巴或者是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這都是今后童裝產業發展的方向。
網絡銷售渠道整合了產供銷鏈條,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產品庫存,提高了銷售量,讓企業從單純的制造商向銷售商轉變,潛移默化地改變童裝企業的生產、管理、營銷等諸多環節。為了擴大這種優勢,讓織里童裝在線上也形成規模優勢,織里鎮與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了“中國童裝產業示范基地”,織里成為了全國首家入駐阿里巴巴的地方產業集群。“線上地方特色產業集群入駐電子商務平臺,線下建立地方產業集群電子商務項目中心,兩個平臺共同為織里童裝產業提供支持,促進地方特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隨著平臺的建立,織里鎮童裝類網店已超3200家,僅在阿里巴巴中文網站織里童裝產業帶上入駐企業就達2080家,全年產業帶交易總額突破65億元,涌現了20余家網絡零售額超1000萬的企業。入選全國首批19個淘寶鎮,3個村入選淘寶村,電商化已成為服務織里童裝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之一。
與此同時,嘗到“觸網”甜頭的織里童裝,開始運用越來越多的渠道進行營銷。在吳興區舉辦的首屆浙江(湖州)微博營銷大會上,運用新興的“自媒體”----微博,進行產品的宣傳推介,已成為交流的主題,這也讓織里童裝品牌實現“二次提升”。“在織里童裝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政府要充當‘紅娘’的角色,為企業構建起‘騰飛’的平臺。”區有關負責人說,吳興區開始搭建信息交流、產業聯盟建設、孵化中心等多個平臺,通過構建集第三方服務、童裝生產銷售企業、專業人才培訓、物流倉儲等多位一體的服務童裝電子商務發展的平臺,形成織里童裝電子商務整體。
隨著童裝品牌消費時代的到來,單純的生產企業更多地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在面臨國際國內品牌分享童裝“蛋糕”的雙重擠壓下,如何實現“突圍”?織里童裝選擇的是向兩端要效益----打造品牌。
設計力量的缺失導致了織里童裝核心競爭力的不強,“量、快”取勝的市場已開始轉變。“提升設計力量,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區有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吳興區一直鼓勵重點童裝企業建立研發中心,提高自主設計能力,推動企業盡快實現從“模仿型”向“研發型”的轉變。以“今童王”、“布衣草人”等為代表的織里童裝龍頭企業,每年在設計上的投入都在500萬元以上,推出新款上千個,成為織里童裝產業創意設計的領軍企業。而小企業則由對市場高度敏感的老板“領銜”帶兩三個師傅搞點小創意,或者由獨立的童裝設計工作室提供童裝設計方案。
童裝產業的前世與今生,都被貼上了一個鮮明的標簽:四五層樓房,廠店結合,樓上加工,一樓展示。前店后廠的“家庭作坊”整齊劃一,遍布織里。“基礎在一家一戶,規模在千家萬戶”的塊狀經濟特色,成就了織里童裝產業。童裝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勞動資源短缺和人力資源成本上漲,各自為戰的產業生態,讓童裝產業日漸失去競爭優勢。“織里的童裝企業如果還停留在手工作坊的階段,將無法適應產業發展形勢。”織里商會會長楊建平表示。
用機器代替人力,最大限度降低用工需求。在田果果制衣有限公司,車間里多出了一些“新家伙”,這是公司引進的自動化裁床機器,讓企業走上了自動化生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