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市圈融合加速前進
自2007年武漢城市圈獲批“兩型”社會建設試點以來,圈域內各類要素的跨行政區域流動日益增多,各主要城市的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聚集日趨明顯。從經濟上看,以武漢為中心,武漢與周邊城市形成經濟聯合體;從地域看,以武漢為核心,形成了“一核兩翼兩軸兩層”的空間模式;從產業上看,以循環經濟為突破口,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武漢向中部最大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邁進,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圈域合作方式靈活多樣。從合作主體看,既有政府之間的合作,也有工商企業之間的合作,還有政府、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從合作方式看,有以資本為紐帶的相互參股和兼并,也有不改變產權的跨區相互投資,還有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之間的合作。武漢的11個區還分別與周邊的11個縣域建立了對口協作關系,簽訂了共建城市圈協議書。
圈域合作領域不斷拓寬,規模擴大。合作領域從一般的產業協作向資本融合發展,從生產合作向聯合開發營銷轉變,從產業合作向制度融合過渡。企業跨區投資不斷增多,市場限制因素減少,武商、中百集團在周邊8市新開連鎖經營場所16個,周邊縣域農副產品與武漢市場對接,圈內各地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加強勞務協作、職業技能培訓和勞動用工信息交流。
建設武漢與周邊城市的高速、城際鐵路、機場、水路交通網,以武漢為中心,4小時高鐵交通圈、兩小時高速公路和1小時城際鐵路交通圈即將成型,所有市縣上高速半個小時,相鄰兩市縣半小時通達。交通條件的改善為城市圈內商貿旅游合作奠定了基礎,各地聯手推出精品旅游線路,共同打造“紅色旅游、綠色旅游、都市旅游”三大品牌。
圈域合作重點轉移與不斷深化。打破了以往區域之間僅限于溝通和協調的層次,政府層面的合作不斷強化,通過項目合作和統一的行政行為,把各區域之間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加強了重大項目策劃合作、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制造業合作、要素市場與基地建設合作、科教人才交流合作、金融財稅合作、文化旅游合作等。方案要求推進注冊資本登記制度等五項改革,讓圈內市場主體可以更便捷進行投資。此外,武漢城市圈還將編制發布工業轉型升級投資指南,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