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樂匯百貨樓將重新整合 迎接新挑戰
從遠東到百盛,多米諾骨牌倒向何方,將是今年商業市場最引人關注的事件。
日前有消息稱,在天津市場成功經營超過10年的津樂匯百貨或將于近期停止營業。若傳聞成真,天津百貨商圈或將再度面臨一記重創。但截至目前,津樂匯店內并未張貼停業公告;津匯廣場則在官方微博上聲明,商場并未倒閉,1-4樓的百貨將會重新整合。業內人士指出,電商的沖擊、銷售收入的下滑使得部分實體百貨難以為繼,這種趨勢未來有可能還會繼續。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津樂匯商場看到,地下1層的餐飲區依舊火爆,大部門餐飲門店均在正常營業中;與地下1層形成鮮明對比,賣場1-4樓則有不少品牌已經撤柜,大片的空租場地,而仍在營業的部分品牌也開始清倉大甩賣,但整個商場內高峰時段的客流量并未明顯減少。部分接受采訪的商戶表示,他們并沒有看到津樂匯百貨撤出的正式書面通知,而商場內工作人員僅表示,“商場有調整”。
據津樂匯百貨所處的津匯廣場,則其在官方微博上聲明,將面臨整合的是1-4樓津樂匯百貨的部分,而津匯廣場內的5樓和地下1樓的餐飲部分還將繼續營業。但未提及具體進行整合的時間。
2001年,津樂匯百貨在天津開業,其以餐飲購物等全方位地服務滿足了周邊寫字樓和酒店內客群的需求。在短短幾年內,津匯廣場就成為南京路上最賺錢的百貨店之一。2012年,為了迎合市場變化,津樂匯百貨曾進行重裝和業態調整,不過此時正逢以大悅城為代表的購物中心初入天津市場,給津樂匯等百貨商場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相關鏈接:
小米做手機,凡客做服裝,用“小米模式”來改造凡客能否成功,在業內看來似乎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檢驗。易觀智庫分析師王曉星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凡客現在做“極致”,專注“爆款”做好服裝的轉型戰略是正確的。不過,凡客不能算是互聯網公司,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服裝制造企業電商化企業,而這樣的企業,注定不會像互聯網公司那樣一夜爆紅,需要沉淀。
而在5年以前,凡客與陳年正當紅。
“愛網絡,愛自由,也愛29塊的T-SHIRT,我是韓寒。” 2010年7月,凡客體廣告詞紅極一時,掀起全民模仿熱潮。
也就在這一年,凡客賣出了3000多萬件服裝,總銷售額突破了20億元,同比增長300%,成為垂直電商的老大,全行業排名第四。到了2011年,凡客賣出的服裝超過了7000萬件。
在這樣的業績之下,凡客開始了瘋狂的擴張。據悉,在鼎盛時期,凡客擁有30多條產品線,不僅銷售服裝,還有家電、數碼、百貨,甚至還有拖把和菜刀。2011年1月,陳年將凡客的年銷售額目標“保守”地定在60億元。而到了2011年3月,陳年又將這個數字“修正”成了100億元。不過,最后100億元的銷售目標只完成1/3,年末庫存達到4.45億元,總虧損額近6億元,原定于當年11月赴美上市的計劃也落空。隨后,凡客迎來了增長爆發的拐點,生產線、資金鏈緊繃以及巨額庫存積壓這三座大山齊向凡客壓來。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2年至今,綜合性電商發展勢頭迅猛,幾大電商巨頭幾乎已將格局劃定。
易觀智庫發布的2014年B2C電商市場報告顯示,2014年由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組成的行業第一集團軍的市場份額合計已經超過76%,其后的易迅、當當、1號店則憑借各自在垂直品類領域的優勢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而目前凡客市場份額僅有0.3%,排名12位。
易觀分析認為,就競爭形勢來說,排名靠前的平臺企業擁有明顯的資金、資源、流量優勢,無論是品類組成,業務布局,產品創新,都處于領先地位。
凡客的領先優勢在這樣的白熱化競爭環境中,已漸漸喪失,但此次凡客在戰略上的全面收縮,在王曉星看來意義重大,他指出,“小米模式”的成功前提在于產品性價比要高,要符合“專注、極致、口碑、快”的原則,戰略上的專注,才能做到產品的極致,而極致的產品才能最終被消費者認可,從而形成口碑效應,快速將市場做大。
極速擴張,流程失控,凡客逐漸出現的產品質量問題,讓“我是凡客”的粉絲們逐漸流失,品牌口碑也大打折扣。2013年,凡客從輝煌跌入低谷。
在業內總結凡客失敗的原因之時,“重營銷輕產品”“盲目擴張”成為了凡客失敗的關鍵詞。而在凡客“試錯”的幾年里,國內電商行業也在發生變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