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了購物中心的處境
國際咨詢機構仲量聯行(JLL)華北區研究部總監麥哲文(StevenMcCord)很忙,他花了很多時間探訪中國的城市,并從數百個城市中挑選出最具有投資價值的城市,形成研究報告。本月初,他和他的團隊發布的一份《中國城市60強》報告里,一系列數字顯示了購物中心的處境。
該報告稱,雖然不像百貨般出現停業現象,但2005年~2012年期間,中國60強城市的購物中心開發規模呈現井噴式增長,開發商通常將零售板塊作為提升綜合型開發項目形象、刺激住宅銷售并保證長期收入流的靈丹妙藥;而在過去三年里,中國60強城市的購物中心總量幾乎翻了一番。
“隨著1.5線城市大舉建設現代化零售物業,購物中心已經存在過剩的風險,且它們中僅有10%~15%的現有存量符合國際標準?!丙溦芪娜涨皩τ浾咧赋?,很多規劃和管理不好的購物中心將逐步被淘汰。
從絕對數量來看,購物中心總量的確很龐大。來自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的數據顯示,2012年底全國主要城市的購物中心總數約為3100家,而十年前這個數字還不到300家。隨著購物中心競爭白熱化,行業洗牌在所難免。世邦魏理仕(CBRE)在去年第四季度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報告中就曾提醒,伴隨持續的集中供應,零售物業調整及行業洗牌依然大勢所趨,在零售物業市場本輪轉型中,優勝劣汰加速了商圈及項目表現的分化。
如何在洗牌中脫穎而出?仲量聯行的報告提到,包括恒隆、凱德、萬達、華潤、龍湖在內的數家大型開發商,已經在中國60強城市推出強勢的集團開發理念,然而,這也會在租戶組合和商場設計布局方面導致一定程度的產品同質化,未來差異化將是購物中心從其他同類物業中取得成功的關鍵。
差異化說起來簡單,實現起來卻并不容易。為此,積極的職業經理人開始尋找解決方案。
“在這個極度缺乏公共空間、背負著巨大生存壓力的巨型城市中,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定義更好的購物中心。”朝陽大悅城總經理周鵬告訴本報記者,國內商業市場的變化從來沒有最近這幾年來得迅猛且充滿顛覆性,渠道不再成為交易的必經環節,人們走進商場的理由也不只是購物。在此情境下,實體商業圍繞著提高消費者體驗及增加渠道附加值而做出的創新,成為了行業的熱點。
遠洋商業事業部副總經理雷玉紅最近也忙著考慮一個問題,即如何幫助商戶和項目,在各個方面更多的區域市場的合理化。她上周五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坦言,相對住宅,商業物業運營細節很多,產品管理、樓層關系、貨品管理,事無巨細,她希望每個環節都能夠迅速發現問題,然后去解決問題和預判問題,最終提高服務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