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在臺灣加速開店 勢不可擋
今年第2季起國內景氣出現明顯衰煺,近來股市大跌更影響民眾消費信心,但家樂福主管表示,由于量販店主要販售民生必需品,因此受到景氣影響并不會太大。
消費趨勢在變,因此會以更親民的價格與產品抓住消費者拉高營收,但定價策略將是市場狀況隨時調整,因此不會影響獲利能力。
家樂福于臺灣林口開出第14家便利購型態,同時也是全臺第77家門市,家樂福主管表示,9月還將再開出4家店,以目前展店速度估算,明年家樂福在臺灣就能突破100家店的規模。
家樂福主管指出,今年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有約5%的成長,進入下半年消費旺季,加上有許多節慶帶動,營收成長仍然看好,剛過去的中元節不論是來客數與營收都有2~3成的成長,今年下半年也目標營收至少較去年同期要成長2成。
相關鏈接:
日前,小編實地探訪了城西樂賓百貨及西單百貨,第一印象則是不管是外部硬件設施還是內部業態及品牌都比較老舊。盡管樂賓百貨與西單百貨分別背靠光華村與金沙商圈,周邊居住人群眾多,然而,到這兩家百貨店內消費的顧客實則少之又少,尤其是樂賓百貨,用門可羅雀來形容或許都不過分,而其頂層部分不少店鋪與區域閑置,一派凄清蒼涼的景象。
用“內憂外患”來形容目前百貨業遭遇到的市場困境或許正好合適,在外部環境方面有購物中心的夾擊與電商的沖擊,而在自身問題中,又不得不面臨人力、物力、租金等成本上升的窘況,再加上受品牌及業態單一化帶來的商品庫存,更是讓百貨業倍感“壓力山大”。
從經營現狀與周邊消費人群綜合來看,樂賓百貨落得如此境地,似乎有點no zuo no die,都是“不思進取”惹的禍。而如此這般對于時代與大眾需求變化的不及時把控,在RET睿意德策略顧問部高級經理黃萱琦女士看來正是目前國內百貨行業整體蕭條的最根本原因。
她以10年前與10年后的物質消費環境與購物心理差異來進行分析,10年前大眾進入到商業場所的目的就一個——購買自己需要的東西,所以百貨在樓層設置與業態規劃上指向性明顯且較為單一,如負一樓為超市、一樓為化妝品專柜或鞋包等、二樓為淑女(少女)裝、三樓為普通女裝、四樓為男裝、五樓為運動及戶外用品等。
然而,10年之后,隨著物質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人們進入商業場所的目的不再只有購物而已,同時還對除物質需求之外的精神層面的滿足提出了要求,而此時購物中心對于生活方式選擇與體驗感的供給則如“一個蘿卜一個坑”一般地進入到了大眾視野。
而除此之外,在對百貨業關店聲音不斷的原因解讀上,第一太平戴維斯華西區項目及開發顧問部高級助理董事羅元均還提到了國內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他表示,近年來尤其是2014年以來,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居民消費信心降低,導致整體零售商業增長乏力。而對照著時間,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到現在,正是百貨關店潮的高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