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電商交易額達1.37億元 服裝實體店卻“生意難做”
記者在服裝城同至人購物廣場內看到,銷售大廳內冷冷清清,除了幾家兒童服裝店勉強吆喝外,很多店鋪都是大門緊閉。“店難開、生意不好做”成為不少店主最大的煩惱。
在雙十一這場購物狂歡中,山西電商們也是大獲全勝,1.37億元的交易額讓大家伙欣喜若狂。然而那些實體店們卻愁眉不展,盡管各家也迅速跟風,奮起分羹,但是除了大型超市外,其他的實體店銷售業績寥寥,尤其是服裝行業的實體店遭遇了斷崖式的下滑,生意著實難做。 市場境況不佳。
從年初開始,幾乎每個鬧市區都能看到“旺鋪轉讓、低價轉讓、本店招租”等廣告信息,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店難開、生意不好做”成為不少店主最大的煩惱。
記者在服裝城同至人購物廣場內看到,銷售大廳內冷冷清清,除了幾家兒童服裝店勉強吆喝外,很多店鋪都是大門緊閉。在附近開小吃店的劉先生告訴記者,同至人剛開始的時候還不錯,現在是每況愈下,來商場購物的人越來越少,就這樣持續下去的話,估計很難繼續維持。精品服裝商城的生意同樣很是寡淡,“今年半年多的營業額都趕不上前年兩個月的,生意實在是難做,你看看,整個樓層賣貨的比買貨的多,上午幾乎是零銷售,哎。”
桃園路一家曾經賣服裝的店鋪已“關門大吉”,門上貼著多張“旺鋪招租”的字樣,記者以租客的身份撥通了上面的電話,對方告訴記者,這家店鋪面積100平方米,租金一個月三萬,和去年一樣的價格,不需要轉讓費,當記者問到能否再優惠時,他說還可以再談。
“必須改變了,否則真的是死路一條。”從事服裝生意多年的麻麗告訴記者,“商家要尋找電商無法觸及的領域。電商雖然方便實惠,但是有一些領域是電商無法觸碰到的。比如一件衣服,必須親自摸一摸試一試,才能了解其材質;比如美容產品,實際體驗過后才能放心購買……在電商的壓制下,實體店必須發展在線下才能拓展的領域,才可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省服裝協會的相關人士表示,消費體驗和個性化服務是電商很難取代實體消費的關鍵。實體店需要加強電商的“短板”,提供多元化業態服務,搭建“一站式”購物娛樂體驗。在購物中心,實現各大服裝品牌、零售服務、美食、電影、游戲等娛樂一體化服務,并根據主題定位與消費者需求,增強體驗與互動,打造建筑亮點、改善購物環境,提升服務員的服務水平等。
此外,實體店應該順應時代潮流,主動“觸網”,虛擬和實際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結合。例如,商場百貨在經營好實體店面的同時,開設網上商城,店鋪門面推廣開發自己的 APP、 微信等,增強線上消費互動,或者和電商合作,提供線下服務,實體店與網店共同攜手前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