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不容忽視的附加設施
商業動線的規劃是體現項目設計者對商業理解程度的標志。據統計,好的動線設計會使商業項目的客流增加15%~20%。在商場設計中,主導人流走向的電梯、各大門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設施,這些設計至關重要。
“電梯是直接引流工具,現在購物中心越造越高,從6層延至8層,越往高層則人流越少,因此電梯一定要人流向高處輸送。在設計電梯時可采取直接一路往上法,而非每層都要繞一圈后再往上,因為這樣會影響人們向上的意識。”
據了解,以往為增加客人消費可能,不少商場采取的都是每上一層手扶電梯都要繞一圈才到再上一層,這多少影響了顧客體驗,因此如今越來越多商場采用一路往上的手扶電梯走向。比如:上海宏伊廣場在周邊的競爭對手增加后,將原本繞圈式手扶梯走向改成一路直上的設計。
鑒于向上輸送客源的重要性,為加強人流交通垂直動線設計,很多商場會設計垂直交通設施,如觀光電梯等以起到人流交通組織作用。上海港匯廣場、正大廣場等就是運用多重電梯效應的典范。
此外,跨層式”飛梯“也是越來越多市場引流的技巧。因頗聚人氣的兒童業態、電影院等是人流集中地,”飛梯“就快速向這類高處送人流。上海西藏路大悅城和中山公園龍之夢內都有”飛梯“,大悅城”飛梯“剛好通向電影院。
為配合電梯送客流,招商部在進行主力店而已時也會將各主力店設置在不同樓層,以便將客源引向各樓層,增加消費可能。據悉,中國香港的很多購物中心就采取層層都設主力店的模式來引客流。
同時,不可忽視的還有大門,即出入口設計。大型商業綜合體通常在不同方向都會開門,其中大有講究。比如上海的兩個龍之夢商場都與軌道交通對接,客源輸送十分自然,其高客流量能讓地下一層租金大漲,提升商場收益。
曾任農工商集團高層的沈先生表示,一個商業項目的出入口最好連接主干道或公共交通,這既能引入客流也方便顧客離開。但開設的門口不可過多,門與門之間至少相隔50~60米,以確保人流在店內可駐足一段時間。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天河城,除主門面向交通量很大的開河路外,其他三個門分別有天河路外,其他三個門分別有天河南一路、體育西路、宏城廣場及地鐵作為聯外道路,并通過它們與廣州黃埔大道、環城高速、華南快速、廣深高速等密切相連,使其商圈范圍覆蓋達整個珠三角,創出單日最高人流達80多萬的成績。
此外,停車場也與出入口密切相關。若停車場進行多層設計則可直接將人流送到商場內各樓層,既可節約停車場面積,又加速客源輸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