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建設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
松山湖高新區還依托新型研發機構,搭建了科技企業的孵化平臺。目前園區依托新型研發機構組建了3家國家級孵化器,9家市級孵化器,在孵科技企業271家。一年來,園區新增國家級孵化器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9家。目前,區內共有孵化器29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9家、市級18家,載體面積近百萬平方米,在孵企業超過900家;新增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如何給創新人才建設“松綁”,松山湖高新區也走在了全省先行先試的前列。
要推進先行先試,必須緊緊依靠有利的政策支持。除了落實中關村14條及省創新12條政策外,東莞市委、市政府還以二號文的形式出臺了“松湖40條”,賦予松山湖破解人才、資金、技術等創新要素集聚難題先行先試的權利,實施“松湖聚才計劃”,賦予松山湖市特色人才認定評定權限。
目前,松山湖引進了25個省市創新科研團隊,兌現獎金1.12億元。其中,過去一年即落實配套資金6100.5萬元。據介紹,園區引進的創新科研團隊,多數已實現產業化,且即將進入快速發展通道。今年,松山湖被列為省級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年底將正式出臺試驗區建設方案,在高新區建立健全人才發展的特殊政策、特別機制、特色載體、特惠服務、特優環境,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
針對中央“千人計劃”專家、省市創新團隊、領軍人才、國內重點高校畢業的優秀人才、工作在企業一線的技能人才、將在高新區就業的“目標人才”,以及華為、中集智谷、大疆創新等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強的大型企業人才,松山湖高新區還通過提供資金配套、獎勵、補貼、安排公租房、雙限房等方式讓人才扎根在園區、安居樂業。
小巧敏捷的無人機,可以在下水道飛行輔助檢修;巡防機器人自動規劃路線自動避障,可代替8個安保人員;戴上虛擬現實眼鏡,可身臨其境學習如何逃離火場;利用光敏樹脂3D打印鞋模,制作周期與成本降低一半以上,精度提高5倍;機械手能夠代替工人進行枯燥繁重的噴涂焊接工作……在2016中國(東莞)國際合作周上,最受熱捧的莫過于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設置的展區。
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下稱“創新院”)是東莞市人民政府與廣東工業大學于2013年聯合共建的廣東省新型研發機構,也是國家級培育孵化器。經過三年的建設,創新院已引入和培育了70多家雙創企業,100多個創新團隊,建立了4個創新實驗室,服務企業100多家,扶持新三板上市公司3家,平臺引入企業的產業總值近5億元。
創新院常務副院長王勇介紹,以廣東工業大學為主要依托,目前創新院已經形成了包括六個重點板塊的三大研究領域,聚焦工業設計和VR\AR新媒體、智能機器人、3D打印和新硬件、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板塊,積極服務于東莞乃至廣東省的創新發展。
與東莞產業緊密對接成為創新院的一大亮點。目前,創新院已為東莞1200多家企業提供了工業設計服務,開發了過2000件創新產品,獲得了包括德國的IF紅點獎、中國的紅星獎等的國內外工業設計大獎,設計的產品銷售總額超過了500億元。
其中,創新院與韓國公司合作設計了教育機器人Kibot,與飛利浦公司的半導體團隊合作設計了運動型可穿戴設備,與芬蘭引入的創新團隊合作設計了健康家具產品,還有一批機械電子裝備產品、電子快銷品和動漫衍生品等。
同時,創新院與厚街鎮政府基于其優勢的家居產業,共建了“健康家居創新中心”,引入的來自芬蘭的工業設計集成創新團隊重點研究創新家居設計、來自美國的VR團隊打造基于沉浸式家居電商平臺等。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中,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針對大眾團隊、新興企業、大型企業和學校成果轉化等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團隊,也分別制定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培育了一批高質量的項目。
例如,已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高速焊線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高精度定位團隊研發的基于北斗差分系統,已與知名租車公司展開了合作;無人機團隊設計的應用型無人機獲得了全國挑戰杯一等獎及2000萬元的產業投資;3D鞋模打印機團隊,可將鞋模制作周期縮短50%以上,精度提高5倍,成本降低一半,對接了東莞制鞋產業。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