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澤:下大力氣培育紡織技能人才
今年年初,江蘇省產改辦確定,由蘇州吳江區盛澤鎮承擔“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建設中,建設與高端紡織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產業工人隊伍”這一試點項目。作為我國重要的紡織生產基地、出口基地和產品集散地,盛澤鎮現有紡織企業2500多家,紡織產業從業人員近30萬人,可以說,這里是進行紡織業產改試點的不二選擇。
推動產改試點,盛澤做了哪些工作?盛澤鎮通過完善職業培訓公共服務體系,利用大型企業技能人才培訓和設施設備資源,培養、造就了一批社會緊缺、企業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為實現“打造世界級高端紡織產業集群”總體目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優化“賦能成長”通道,為產業升級注入動力
走進2015年10月成立、由吳江區政府、盛澤鎮政府和恒力集團共同建立的吳江區域化企業技能人才實訓基地,面積1200平方米的基地被分為維修電工、機修鉗工、紡絲工、化纖后處理工和紡織纖維檢驗工五個實訓中心。
恒力化纖人事部經理王富春介紹,截至今年7月底,這個實訓基地已累計完成技能人才評價9249人,其中高級技師141人、技師672人、高級工2516人、中級工2488人。
盛澤鎮組織人事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吳偉紅介紹,盛澤還將通過構建高職院校、企業實訓基地、社會力量職業培訓機構,培養技能人才。比如,籌建吳江工匠學院盛澤絲綢紡織分院,統籌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發揮試點企業帶頭示范作用,擬建立恒力、盛虹兩家企業示范工匠學堂;實施“尋武堂”工匠培育計劃,打造“金藍領”培訓工程,預計3年新增在職大專、本科學歷1500人,高技能人才7500人。同時,今年盛澤還將開展紡絲工、化纖聚合工等8個工種免費崗位技能培訓,打造高素質紡織產業工人隊伍。
兼顧“面子”和“里子”,讓技能人才“體面勞動”
職工獲技能比賽等級和榮譽稱號,可享專項獎勵和榮譽津貼;職工崗位創新,可從節約成本和增加利潤中按比例分成;高技能、高學歷職工可獲技能、學歷津貼……這是日前省總工會下發相關文件中的內容,其核心內容就是:讓廣大技能人才可以“體面勞動”。
吳偉紅表示,一直以來,盛澤紡企十分重視自身人才梯隊建設,如恒力集團就設立百萬成才基金,實行《技能人才培養》專項專款制度,規模化培養高技能人才;盛虹集團設立了“百萬成長獎”等六個方面的“創新獎”,鼓勵員工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福華織造則依托省技能等級內評企業平臺,培養技能人才。
在政府層面,盛澤鎮積極落實“五個一”人才工作機制,相繼出臺“市場化引才薦才獎勵辦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措施”等,從提升產業工人的政治地位、經濟地位、社會地位三方面,實施全民參保三年行動計劃、設立“綢都金點子獎”,積極營造紡織產業工人就業、生活首選盛澤的良好氛圍。
除了物質上的獎勵,盛澤鎮也十分注重對人才進行精神上的鼓勵和表彰。“每年五一前夕,我們會遴選100名新時代盛澤‘最美勞動者’,每兩年評選10名‘綢都時代工匠’。”吳偉紅說,去年首屆10名“綢都時代工匠”既有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50年代老勞模,又有能夠解決本行業、本企業操作技術和生產工藝難題,獨具創新創造力的“90后”新標桿。
全方位推動創新,培養新時代的勞動者
推動產改的一個目的,就是提升產業工人的技術技能素質,引導工人勤于鉆研技術,練就過硬本領,使其努力成為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新時代勞動者。
恒力化纖長絲部設備經理任懷林,就是這樣的新時代勞動者。
任懷林2003年進入恒力,先后參與公司多項設備技改和設備研發項目,獲得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專利6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因此,恒力集團成立了“任懷林技能大師工作室”。
為了多出技術“大咖”,盛澤鎮建立了以企業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為基礎,區域性(鎮級)、行業性競賽為主體的職業競賽體系,將每年10月確定為“全鎮職工技能競賽活動月”,現已舉辦第十三屆技能大賽等,共有29名職工獲“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2名職工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同時,盛澤鎮以長三角一體化為契機,加快國際時尚集聚區、國際貿易紡織集聚區建設,融入產改新內涵;以建設紡織高校為抓手,大力推進蘇州絲綢中等專業學校升格為大專,賦予產改新動力;以綠色智能制造為路徑,發揮國家纖維創新中心作用,打造智能工廠、綠色車間,引領產改新趨勢,賦能“時尚之都”建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