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企業:“量體裁衣”走上了正道
當前在國際市場風云變化中,中國服裝企業更需要有清晰的認識,以便在經濟格局調整中把握大勢。同時,國內梯度轉移仍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意愿不強、對轉移的效果多存疑慮,轉移行為多屬于試探性轉移,而非企業戰略部署,造成轉移質量不高,轉移缺乏主動性和穩定性。內地承接轉移地區,招商在前、規劃在后,承接轉移缺乏長期的、明確的目標和目的,對行業的服務和產業鏈配套能力比較低。
我國服裝業由于發展時間較短,科技、文化、商業等領域基礎積累比較薄弱,造成行業自主創新意識和自主創新能力都比較弱。另外,產業鏈創新機制缺乏上下游聯動通路,使得產業鏈對服裝行業的創新支撐作用下降,也提高了服裝業創新成本。服裝科技、管理等專業培訓和教育較為落后,最新的、前沿的創新理念、科學技術、營銷管理模式無法快速在業內傳播,拖滯了服裝行業創新步伐。
但是,隨著中國服裝業的結構性矛盾不斷調整,新的發展模式必將帶動我國服裝業走上新的發展道路。我們從國內很多本土品牌身上看到了這一點。服裝企業開始強調“原創性”和“差異化細分市場”的營銷理論,企業推廣的設計師品牌將逐步崛起。以往,服裝業在投資者眼中屬于“低投入、低風險、低回報、低損失”的行業,現在當服裝行業發展日臻成熟,服裝企業有穩定的贏利能力,我們的企業開始走入了“國際資本”的視線。
現在我國服裝消費正面臨著文化提升問題。隨著都市消費群體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消費成熟,文化將迅速成為消費者的新需求。都市服裝市場將從物質消費到品位消費、理念消費、生活方式消費。未來的“文化需求”來自消費者,企業的品牌文化是要迎合消費或適度超前于消費者。未來服裝市場將不可避免地進行功能細分、檔次細分、產品細分。新界域的出現意味著新贏利點的出現,這會推出一批新興品牌和新的商業模式。
真正高品質低價位的“快時尚”離我們越來越近,以李寧為代表的眾多國產品牌已經進入“快時尚”軌道;同時,從國際奢侈品牌到“手工作坊”紛紛開辟網上業務,從自建品牌官網到淘寶網專賣店,形式多樣。
互聯網已經成為年輕一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3G技術的普及應用、網上支付的便捷可靠等,更為網購推波助瀾;“量體裁衣”、“手工縫制”,30年前的一大服裝消費主流形式又輪回過來。不同的是,而今的“量體裁衣”走上了工業流水生產線,“手工縫制”融入工業化大生產流程。特別是我國服裝行業還亟待在國際供應鏈位置、國際品牌影響力、國際服裝科技領先等方面提高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