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服飾中的情思文化
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句出《鄭風·緇衣》。這首詩描寫了一位妻子對愛人穿著的關懷體貼,詩中盡管寫的是普普通通的贈衣,骨子里卻唱出了一位妻子深深摯愛自己丈夫的心聲。
妻子說:“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黑色朝服多合樣,破了,我再給你做新衣裳。然后又說:“適子之館兮,還,予授子之粲兮”。你到官邸去呀,回來我就給做好新衣裳。詩中所提到的“緇衣”就是卿士朝服。考慮到人們在讀《詩經》時對這句話較為費解,所以漢代的毛亨特地加以注釋:“緇,黑色,卿士聽朝之正服也。”卿士退朝以后回到官邸,如果要自己聽朝,即朝見比自己身份低的人,則不能再著皮弁之服,而要換上一種“緇衣”,即以黑布制成的朝服。孔穎達《毛詩正義》說:“卿士旦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緇衣。退適治事之館,釋皮弁而服緇衣,以聽其所朝之政也。”宋
代儒學大師朱熹則說得更加明白:“卿士朝于王,服皮弁不服緇衣,退食私朝服緇衣,以聽其所朝政也。”
當我們讀完這首小詩,就會充分感受到詩中有一種溫馨的親情洋溢其間。詩中所詠的黑色朝服看來是抒情主人公親手縫制的,所以她極口稱贊丈夫穿上朝服是如何的合體,如何的稱身。她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如果這件朝衣破舊了,我將再為你做新的。還再三叮囑,你上官府辦完公事回來,我就給你試穿做好的新衣,真是一往情深啊!
{page_break}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這句話出自《衛風·木瓜》,意思是說,你將木瓜投贈我,我解瓊瑤做回報。在古代,如果男女之間一見鐘情或是兩情相悅,經常互贈自己身上隨身攜帶的佩飾,以表達自己的愛意。《衛風·木瓜》就是描寫一個男子正
與鐘愛的女子互贈信物,以定同心之約,他們之間互相贈送的是什么呢?
“投我以木瓜”就是美人將木瓜投贈給我,“木瓜”是一種落葉灌木,果實像梨子,氣味清香。古代風俗,有以瓜果之屬為男女定情之信物者。而男子將“報之以瓊瑤”。 瓊瑤,美玉。
然而,這并不是為了“匪報也”,不是為答謝你,而是為了“用以為好也”從詩意看,對方所贈皆為瓜果常物,而男子回贈的卻都是美玉,且猶感不足為報,無形中表現出對方的真情深深感動了男子,而男子又以倍加強烈的愛與感激之情回報。既襯托出對方的可愛可敬,又表達男子的一片赤情。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說明古人佩戴的玉佩除了具有裝飾作用外,還可用來當定情物,互相贈送。這種風俗一直保留至今。當然今天情人間的信物就不僅僅局限于玉佩了。
{page_break}
縞衣綦巾,縞衣茹薏
這句話出自《鄭風·出其東門》。詩中表現了一個青年對愛人專注純潔的感情。他對成群的美女都無動于衷,只愛那位穿素衣的姑娘。盡管她衣著不華麗,但是在他心目中卻是最高尚、最可愛的。
在邁出城門的剎那間,主人公被“如云”、“如荼”的美女包圍住了,但是“雖則如云,匪我思存”、“雖則如荼,匪我思且”。好奇的讀者自然要打聽:他那幸運的戀人到底是什么模樣呢?原來是“縞衣綦(qi)巾,縞衣茹藘(lv)”,穿著白色絹質的圍裙。
評述:古人的傳情達意更加寓意深遠,更加經典,耐人尋味。利用女子隨身佩飾比如一把簪子或者一副手鐲即可傳達愛意,實乃寓意良深!古代隨身定情物一舉將服飾、佩飾中的情思傳達得更為真切、深刻。當今社會服飾穿著不斷進步,定情物五花八門,除去服飾,也有蠻多。選購地址也范圍廣泛。然而,筆者希望古人定情物中的寓意能夠在今天的服飾、佩飾中彌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