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亟待將產業鏈變身價值鏈
價值鏈”的系統塑造。
敏感的鏈條
棉花價格的不斷飆升,給國內的紡織服裝產業帶來了嚴峻挑戰。今年以來,棉價一直處于上漲狀態,進入9月份后,上漲速度明顯加快。截至9月25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已經從9月初的18002元/噸上漲至20236元/噸,漲幅達到12.41%,刷新了10年來的最高紀錄。而從去年9月以來的一年時間里,一噸標準棉已經從8000元飆升到20000元以上,足足漲了1.5倍。上游產業的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到下游的服裝企業,尤其是生產型企業。事實上,這是對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鏈的一次考驗。
近年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已經形成了非常完備的產業鏈條,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有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底,我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超過世界總量的一半,國內人均纖維消費量2008年比2000年增長了一倍,達到了15千克。從2000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08年超出世界人均消費量的50%,紡織品服裝出口占全球的比例也超過了30%。
盡管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行業發展仍然未能從根本上擺脫以數量增長型為主要特征的粗放模式,整體盈利水平不高,“8億件襯衫換一架波音飛機”的尷尬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變。
身處全球經濟中的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一個正在形成的共識是:單打獨斗的“個體競爭時代”已經告一段落,供應鏈之間的“系統競爭”成為了擺在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面前的又一道考題。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是單一產業鏈條最長、就業最多的行業。而目前的狀況又在于我國紡織服裝行業仍然處于供應鏈的低端。”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對于產業現狀有著清醒的認識。也正是由于身處低端的現實,使產業鏈對其中任何一環的波動都顯得異常敏感,由此也就不難理解此番棉價波動對整個產業鏈帶來的連鎖反應。
有業內人士認為,“漲價潮”對行業確實是一次震蕩,在整條產業鏈中,夾在材料源頭及終端消費者之間的織布、面料、生產商、品牌企業們其生存狀態并不輕松。經過一次次的漲價、缺工等“臺風”之后,就該又是行業一次次的洗牌。
{page_break}
事實上,不僅僅是紡織服裝業,整個“中國制造”都面臨著低端鏈條的困境。中國享有“世界工廠”的美譽。研究表明,在工業制成品中,中國已有超過130種產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但實際上中國的產品制造業只不過是國際產業鏈里利潤最薄的一環。
以玩具業為例,一個芭比娃娃我們的出廠價是1美元,在美國的沃爾瑪零售價格是9.99美元。對此,經濟學家郎咸平甚至認為,“中國根本不是制造業大國,真正的制造業大國是美國”。
實際上,任何行業的產業鏈,除了加工制造,還有6大環節: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這6大環節創造出了9美元的價值,是整條產業鏈里面最有價值、最能賺錢的部分。
對于大部分的中國紡織服裝企業而言,他們所創造的價值基本屬于1美元的范疇之內。
集成創新式整合
“和ZARA相比,我們款式的推新速度也可以達到7天一個周期,除去企業經營歷史、規模等因素外,為何我們仍然無法與ZARA、H&M這些服裝巨頭相比?從根本上講,還是在產業鏈的整合方面相對弱勢。”一位服裝品牌的老總感慨道。
事實上,孫瑞哲和他的團隊曾經用兩年時間對歐美發達國家的品牌市場進行了周密詳盡的調研,考察的范圍鎖定在一些足以對整個供應鏈體系有號召力、能起到貫通作用的強勢品牌企業。讓他備感意外的是,調研中并沒有見到非常“龐大”的設計研發隊伍,然而這些品牌企業的運營看上去卻有條不紊。
那么,到底是誰在支撐著龐大的產品研發體系?“不是別的,正是品牌商背后龐大的優質供應商隊伍。供應商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它們不僅提供產品,而且還為品牌量身打造每一季的多種設計方案,形成了一條優化的產業鏈條。”孫瑞哲說。
外部需求撲朔迷離、內銷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產業集中度日益提升、成本不斷上升,上述產業現象決定了機遇與挑戰、利益與風險勢均力敵,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必須加快實現戰略轉型,完成“產業鏈”向“價值鏈”的系統塑造。
在孫瑞哲看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鏈要想擺脫低端,就要走集成創新的道路,將產業鏈變成價值鏈、變成黃金鏈———打破原有的產業鏈分工,建立產業鏈的戰略“布局”思維,將創新的觸角伸向包括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以及終端零售的垂直高效整合。
產業鏈集成創新的運作思維貫穿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縱向合作,同時也覆蓋了與關聯企業實現橫向合作的有機協作,它將幫助紡織服裝企業降低交易成本,減少過程的不確定性,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提高供應鏈的透明性與敏捷度。
孫瑞哲特別強調,紡織服裝行業作為一個生產產品的行業,無論你在整個供應鏈條上的掌控能力如何,其產品的最終流向還是消費者。因此,把市場和消費的有效需求作為供應鏈條上的一個價值導向,讓這種“有效需求”的價值導向成為企業掌握運作供應鏈條的“有效參照系”,無疑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產業鏈如同自然界的生物鏈,強弱不均,但又彼此依存。同時,它又不等同于單純出于本能的生物鏈,因為在利益的拉鋸戰面前,它不再扮演“蠻力”的角色,而是樂于體驗思考、協作、分工、取舍、整合一系列充滿技巧的智力活動。 理性、機敏、透明、開放、誠信……這些價值語匯,也將最終見證中國紡織服裝在全球紡織服裝產業鏈中實現期待中的驚人一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