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漲價 歡喜商機如何成了受害者?
冬至將至,寒冷會慢慢來襲,各大棉花價格相比去年同期已經大漲了8成,最高峰時甚至達到120%。明年的春夏裝漲價已經毫無懸念。在你多掏錢買衣服的時候,你可能不知道,其實服裝產業鏈的面料、服裝生產、銷售各個環節,并非坐收漁翁之利,他們也是漲價的受害者,他們的利潤縮水了。
走訪
秋冬裝漲價了 明年春夏裝也會漲
現在的服裝店是秋冬裝唱主角,夏裝要么已經退出了店鋪,要么放在了低價處理的角落。“我們的秋冬裝從8月份開始上貨,到10月份基本全部上架了。”東莞童裝品牌小草娃經理胡魁說。
本地品牌秋冬裝漲價10%
“我們今年的秋冬裝價格只上調了一點點,基本沒漲。”胡魁說,由于公司今年采購面料較早,受今年瘋狂的棉價影響小,故而價位未作大的調整。不漲價的只是少數服裝品牌,南都記者采訪的多個虎門的女裝、童裝品牌都表示今年秋冬裝的漲幅在10%左右。而在國內,一些大品牌的漲幅則要大得多。有數據顯示,今年8月O N L Y品牌的平均銷售價格為269元/件,同比上漲49.6%;V E R O M O D A平均銷售價格336元/件,同比上漲55 .9%。運動服裝品牌“李寧”今年第四季度的服裝產品零售價提高了17.9%。
春夏裝預計漲幅5%-20%
雖然冬裝上架才不久,但服裝企業都已經在抓緊開機生產明年的春夏裝了。在剛結束的服交會上,盈彩美地、佐霓、依米奴、異鄉人等眾多服裝品牌都表示,明年春夏裝的價格將上漲5%-20%不等。“必須漲了,不漲就沒錢賺了。”他們無可奈何地說。他們所說的漲價幅度,不是出廠價格,而是零售價格的漲幅。黃河時裝、富民時裝城等服裝批發市場也紛紛漲價,原來批發價一件40元的毛衣,現在賣到了48元。
廠商反映
漲價非自愿 不漲難生存
由于最上游原材料棉價的上漲,牽一發而動全身,服裝產業鏈深受重傷。
面料生產商:為防虧本寧愿退單
慶豐布業位于虎門國際布料交易中心,主要銷售里布、尼龍等化纖類面料。公司老板唐麗英表示,她們的面料價格漲了50%-60%,但是利潤仍縮水了3成。“漲多了客戶很難接受的。”目前的漲幅令客戶反應很是激烈。面料的訂單最近3個月已經下滑了7成。一方面是客戶的訂單減少,另一方面是公司主動推掉了一些訂單。原因很簡單,比如客戶9月份下單面料,公司實際生產的時候是10月,而到了10月份,棉價已經飆升六七成了,做出來必定虧本。所以9月份開始,很多面料生產商在接單時就很小心謹慎。唐麗英介紹,原來下的單,甚至要取消合同,寧愿給違約金。
服裝企業:漲價難抵消成本壓力
往下游走,服裝企業購買了高價面料后,不得不上調服裝價格。但提價也并非易事。盈彩美地市場營銷主管胡雯說,消費者的忠誠度建立在價格和品質上,消費者已經接受了你現在的價格,如果突然大幅度提價,將會導致客戶的流失。所以很多企業明年春夏裝的漲幅只有5%-15%,這遠遠趕不上成本上漲的,此外還包括拉閘限電、物價飛漲帶來的代工成本上漲,物流成本上漲等等。對此,很多企業在設計款式上尋求簡約,以減少布料的使用,同時降低布料的品質,盡可能壓縮成本。一系列應對措施,仍無法完全抵消成本上漲壓力。“只能壓縮利潤了。”他們無奈地說。胡魁介紹,小草娃的利潤空間就將縮水一半。
服裝到消費者手中是通過零售網點。“服裝漲價,客戶購買的服裝量就少了,我們的總利潤也就少了,但是運營成本,水、電、人工卻在增加。”一家服裝專賣店的老板說。
消費者成為鏈條的最后一環,最終買到了漲價的服裝,多掏幾十元錢,或者更多。{page_break}
探因
棉花減產、游資炒作
推高原材料價格
在提到服裝漲價的驅動力時,服裝企業紛紛把矛頭指向了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從9月份開始,小草娃公司經理胡魁基本每天都收到面料供貨商的提價傳真,有的供貨商甚至每兩三天就發一次。
面料價漲幅至少達50%
胡魁計算,最近三個月,面料的價格平均漲幅至少有50%了。他舉例說,一件吊牌價為300元的冬裝童裝,生產成本大約50元,其中35元是面料、紐扣等原材料成本,生產費用、損耗等費用大約15元。所以假如面料成本漲6成,就要多出20元。每次供貨商說提價的時候,公司基本上都接受了。
“我們再不提價沒辦法做了,寧愿不要客戶,但我還是要提,總不能做虧本生意。”慶豐布業老板唐麗英表示。
棉價漲幅約為80%
當唐麗英向客戶表示要漲價的時候,公司的上游供應商也在不停上調原材料價格。面料的上游原料是紗。“10月中下旬到11月初,紗價早上一個價,下午一個價!”棉紗價格甚至一天就上漲3000元/噸。
棉紗的上游原料是棉花。棉價經過11月8日國家7部門的緊急調控后,目前已經回落到26000元每噸。但相比去年12月初,漲幅仍達約80%。
對于棉價暴漲,中國棉花協會相關人士分析,金融危機時影響了種棉積極性,棉花播種面積大幅減少,而今年訂單復蘇需求卻大增,供不應求。同時,今年天氣異常導致棉花減產。游資的炒作推高棉價,也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市民應對
網購+錯季買衫+淘批發貨
面對服裝漲價,一些消費者也勒緊了腰包,原來每季買四件衣服的,縮少到兩件三件。
但是并非都是被動應對,很多人也主動出擊,改變原有的購衣方式,慳錢有方。在長安上班的阿青每月的工資約三千,有逛街的習慣。雖然早就有在淘寶購物的習慣,但對于服裝,她一直都不敢輕易網購,一是是否合身難以把握,二是質量也不能一目了然。但實體店不斷上漲的服裝價格,迫使她開始成為網淘一族。最近她已經通過淘寶買了兩件衣服了,價格比專賣店便宜一半多。“雖然有不合適的風險,但畢竟便宜很多,值得冒險。”
隨著網絡的發展,很多知名的服裝品牌也開始在網上開專賣店。一些網友甚至先去實體店試衣,然后在網上購買,商場成了試衣間。
虎門有大量的服裝批發市場,雖然也有漲價,但價格相對零售商場仍便宜不少,只是質量參差不齊。如果對品牌要求不高,有一雙慧眼,又有很強的砍價能力,那么將可以花低價買到稱心的衣服。
錯季購買也是省錢的招數,蓮子最近給男朋友買了一件德爾惠T恤,由于換季,原來150元的價格,最后只用80元就拿下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