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為難 面料標準監管機制難施其效
香港某貿易公司的采購經理前不久遇到個棘手的事情,他為國外客戶挑選了一款珍珠國際市場認可。
談到國內標準的現狀,通常會聽到兩類截然不同的聲音,一個是門檻過高,另一個是準入標準太低。總而言之,標準機制很難恰如其分地發揮監管作用。
高門檻企業背上額外負擔
高密細旦的輕薄型面料是近幾年化纖產品的一大發展趨勢,如錦綸20D面料,克重在35g∕㎡;還有錦綸15D面料,重量更輕,更為柔軟,透視效果更好。與較厚型的錦綸面料相比,高密細旦產品的強力指標勢必會相應降低。在與國內一家知名休閑裝品牌采購總監探討這個問題時,她無奈地表示,因為國家標準沒有及時跟進,企業對于這類新產品也只能采用現行的高強力指標系數,雖然企業也明白這有些不合理,但面料強度若不達標,服裝品牌企業也不敢貿然采用。
此類現象在行業內并不少見,不管是面料企業還是下游采購商,明知道國內某些面料標準門檻過高,但出于穩妥考慮都不會擅自降低標準。他們或是選擇強制執行,或是將不達標產品拒之門外,即便是這樣,某些問題的出現還是難以避免。
據了解,現階段國內標準要求磨毛布濕摩擦牢度要達到3級以上。由于這個標準是國家前幾年推出的強制性標準,所以一些國內品牌公司要求按照這個標準執行。為了達到這個標準,國內面料企業基本上是通過使用一些助劑或是采用涂層處理等辦法硬性達到的,但這些做法通常會有一些負面作用。
上海某印染助劑商說,從專業技術的角度看,就目前而言,這個標準在某些纖維或織物上不通過特殊處理根本無法實現,而通過化學助劑或涂層等特殊處理雖然能夠達到濕摩擦牢度的要求,但是面料的手感、吸濕透氣等性能會受到影響,實際生產中選擇這種處理方法的企業并不多。而國際上也沒有這種強制性要求,大多數情況下國際品牌會根據面料種類、顏色深淺設定不同的標準要求。比如淺色棉織物可能會要求濕摩擦牢度達到3~4級以上,而深色要求達到2~3級,而不是統一強制要求3級以上。
實際情況也證明,標準高并不等于保險系數高,更不等于產品品質高,相反會因為僵化缺少變通,讓企業增加不必要的額外負擔,同時也讓標準喪失適用性和權威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