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格格華裝,今天新娘服飾
照照境子
落在云貴高原重山懷抱中的大理,素以下關(guān)風、上關(guān)花、蒼山雪、洱海月四景著名,不僅如此,還把這四景融入服飾中,成為穿戴在身上的美艷:下關(guān)風即白族婦女頭飾左側(cè)下垂的白色絲線;蒼山雪為頭飾上部的白色絨線;洱海月是頭飾的月亮弧形;上關(guān)花則是頭飾上的精美刺繡,也喻指穿戴白族服飾的婦女。這就是很多人都熟知的白族金花服飾,卻鮮曉在大理鶴慶地區(qū)還流傳著一種和主流白族服飾大相徑庭的白族服飾:鶴慶甸南新娘裝,任瘦小的女孩子,只要穿上甸南新娘裝,立刻就是團團的一張臉,花團錦簇中顯得無比雍容華貴,頗有清代宮廷遺韻,雕花門前一站,猶如一株富貴牡丹,小家碧玉式的華美端妝讓人甚至懷疑是否在拍電視
據(jù)考證,在清代,鶴慶人多有在朝庭為官和在京城經(jīng)商的,其家屬把宮廷服飾和京城市面上流行的服裝于偶然間帶回鶴慶,漸漸被周邊群眾吸納,把其溶入到本民族服飾中,經(jīng)過長時期的溶合演變,形成今天的鶴慶甸南白族服飾。2月14日,親歷了一場甸南婚禮,巧又是情人節(jié),認認真真真的婚禮,讓人欣喜和羨慕。{page_break}
吃喜糖嘍
一直以為,鶴慶甸南一帶,包括化龍、邑頭等村,雖然經(jīng)濟發(fā)展遠遠趕不上甸北,但文化氣息濃郁,無論走進哪一家,都是干凈清爽,綠樹紅花,三五盆景,詩書傳家。不像新華母屯一帶,錢是賺了,素質(zhì)太有問題,一進去,亂糟糟的,可見幸福指數(shù)沒有甸南人高,沒有甸南人會過日子。作為土身土長的鶴慶人,還是為甸南的詩書禮儀,感到驕傲的。
整套甸南新娘裝寬袍大袖,大鑲大綰,以黑色為主,配有粉紅、粉藍、大紅和翠綠等顏色,對比鮮明,看上去莊重穩(wěn)沉,由圓盤帽、長衫、團花坎肩、圍腰、褲子、繡花鞋和飾物組成,除了長衫和鞋子,其它均為黑色。{page_break}
鞋子和帽子
圓盤帽一般用金絨和燈草絨制成,圓盤則用鐵絲或竹子盤成。帽子的左邊有一朵由寶石、亮片等串綴縫制而成的帽花,又叫葵花,有時也是一只小孔雀。
長衫有粉紅和淺綠兩種顏色,上面還有式樣各異的暗花,脖子下方、右肩前方、右脅下、右邊腰間各有相應(yīng)數(shù)目的鈕子,鈕子和鈕扣多用布條滾成。長衫下擺的前部打齊小腹以下,后擺垂到膝蓋后。長衫上帶有袖套,是新娘裝中最有特色的地方。袖套是活動的,為盤金袖套,一般在穿的時候才根據(jù)不同身材釘上。袖套長約25厘米,寬約20厘米,有兩層,外層一般為黑色隱花緞子,內(nèi)層較為隨意,起到襯布的作用。袖套上有用金絲銀線盤成龍、鳳和花的圖案,金光閃閃,十分耀眼。盤金袖套現(xiàn)已不多見,多為繡花或裰花繡套所代替。
團花坎肩有團鳳的、團龍的、團“福”字的和團“壽”字的,鈕子和鈕扣的數(shù)目與長衫大致相同,不同的是脖子下面和右肩前方的鈕子多為銀質(zhì)圓面,有兩分硬幣大小,且脖子下面的鈕子要稍大于右肩前方的,所有鈕扣和其它鈕子多用金絨或緞子滾成。坎肩前襟的長短和長衫前襟的長短差不多,后擺比前襟稍長。領(lǐng)子上釘著鮮艷奪目的花邊。
圍腰上邊及左右兩邊為直線,下邊是一道緩和的弧線,長比寬略長,差不多長及膝下。緊接在圍腰上端左右兩邊的是紅色飄帶,約有30厘米長,4厘米寬。紅色飄帶末尾接著的是兩條長約80厘米的雙層布帶子,帶子的末端做成一個頗尖的三角形。
褲子相對來說較隨意,兩邊褲角上有褲套,和袖套相仿,也是活動的,繡著花,上端有線一直拴到腰間。褲套現(xiàn)已漸漸消失。
繡花鞋又叫幫尖鞋,多為粉紅或大紅色,左右腳不分,鞋身狹小,繡有花,鞋后跟上方包著一個繡著蜜蜂圖案的菱形鞋提,鞋子稍小難以穿進去時,可提住鞋提很快穿好。{page_break}
袖套
物無疑為畫龍點睛之筆。耳朵上戴有翠綠的翡翠耳環(huán);坎肩右側(cè)系著一串“十二屬”和一掛珊瑚珠;圍腰左上方別一塊粉紅色或繡有牡丹圖案、垂著翠綠絲線的方巾;雙手各戴一只玉手鐲;無名指、小指上均可配戴寶石戒子,左右手不限。如果中指上配戴把整個手指都包起來的純銀中天戒子,則手鐲就頗為講究,當為粗背細的純銀手鐲和細背粗的黃銅手鐲。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屬”,它用銀鏈子將以十二生肖圖案雕成的玉片串綴起來,下端又綴有眉鉗、挖耳、牙簽等五種常用的銀制品,裝飾之余又有實用價值。
服裝面料古時多用大團花緞、起花緞、軟緞、起花軟緞、錦緞、閃緞和大綢等,其中鴨蛋綠的雞皮縐最為有名,據(jù)說一件衣服做出來根本不必用熨斗熨,提在手里抖一抖就十分平整了。而現(xiàn)今則多用金絨和燈草絨等。
新娘裝多為手工制作,做工非常精細。一般長衫、袖套、團花坎肩、褲子、褲套和圍腰先由專門縫制甸南新娘裝的裁縫用5到7天的時間縫制好,再請專人描花,最后請繡花能手繡出來。圓盤帽和繡花鞋又分別由不同的能手制作,同時描和繡仍是分開由專人來做。
新娘裝在新娘子回門時和婚后第一年大年初二起去做“春客”時穿,若自己沒有全備,則從親戚、朋友、鄰居處借全了穿。其穿戴十分考究,哪兒不規(guī)整、哪兒左右上下顛倒了、哪兒多掛了或少了什么都會讓人笑話,一套衣服穿好少不了兩三個鐘頭。一般先穿褲子、襪子和鞋;其次穿上長衫,釘上袖套;再穿坎肩、扎褲腳;接著把褲腰向上拉到褲腳平整為止,并系上圍腰;最后戴帽子。長衫要穿不同顏色的三件,團花坎肩里面還要穿兩件不同顏色的坎肩,稱為三件“毛衣”,在古時,若只穿一件或兩件毛衣,會被人說是沒有‘譜氣’。同時,不同顏色的長衫和坎肩由里到外要一層一層地分別在后擺下端和肩口顯露出來。這樣整套衣服穿起來,就大致有六件衣服,袖口從下往上數(shù)共有袖口辮、梭花、滾條(3層,窄2,寬1)、呈祥子(2層)、袖套和毛衣(3層)等約11層。
別俱特色的還有圓盤帽頂上別的繡花針。由于圓盤帽較淺,為了讓它在頭上戴穩(wěn),需要在頭頂編一細辮,然后用繡花針從帽子頂打辮子心穿過,這樣帽子就能穩(wěn)穩(wěn)戴在頭上。繡花針上穿有線,既有固定帽子的作用,又隨時方便取下來使用,由此也可看出鶴慶甸南婦女的勤勞善良。
鶴慶縣金墩鄉(xiāng)銀河村一位縫制甸南新娘妝的老人告訴我們,解放前,新娘裝比現(xiàn)在還要復雜,頭要梳成“燕尾”,還要佩戴鳳冠霞帔,經(jīng)過解放后的“新生活運動”,才簡化成今天的樣子。結(jié)婚當天,新娘子在穿戴新娘裝前,還要由長輩拔掉面部四周及鬢角的細發(fā)和絨毛,拔時用灶灰或面粉染白細發(fā)和絨毛,讓其突顯出來,然后用一根細線輕輕來回滾繞,將細發(fā)和絨毛滾繞在細線上后迅速提起,拔除。拔不干凈的,就在指尖涂沫松脂,捻了絨毛一根根拔除。原因不得而知。有趣的是這種習俗和生活在云南省怒江州一帶的傈僳族少女在結(jié)婚前的“刮臉”行為雷同,只不過傈僳族是躲在山林里進行,而鶴慶白族則多在閨房里完成這一儀式。
據(jù)那位老裁縫介紹,二三十年前,每逢春末夏初,青蠶豆成熟的時節(jié),正是家家戶戶請裁縫為嫁女縫制新娘裝的日子,皆因當時人們生活水平低下,日子最長的時候請裁縫才劃算,又因為那些時日總以青蠶豆為主菜,所以縫制鶴慶甸南新娘裝的裁縫又被稱為“青豆子裁縫”。

2、本網(wǎng)其他來源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quán)等問題需要與本網(wǎng)聯(lián)絡(luò),請在30日內(nèi)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wǎng)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 中小科技型企業(yè)的福音:關(guān)于平臺經(jīng)濟領(lǐng)域的反壟斷指南 (征求意見稿)
- 木棉道 · 中國雅事 | 插花,居室一抹香
- 為打開國際市場 擴大山西知名度省長帶隊攜知名品牌亮相進博會
- 山西省紡織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聯(lián)盟毛麻絲產(chǎn)業(yè)科技服務(wù)隊在大同中銀紡織服務(wù)
- 虎門服交會早知道:第25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暨虎門時裝周備戰(zhàn)會召開
- 富民快訊:2020虎門富民時裝節(jié)11月20日—21日與您盛情相約
- 大朗快訊:第十九屆中國(大朗)國際毛織產(chǎn)品交易會圓滿落幕
- 木棉道時尚秀場:虎門時裝周“陌上木蘭·扶搖”時裝發(fā)布會預(yù)告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guān)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