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服飾篇
赫哲族
魚皮衣
在遼闊的北方,赫哲族是唯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生活在松花江下游與黑龍江、烏蘇里江構成的三江平原一帶,“赫哲”一詞就有“下游”的意思。水產資源豐富的天然漁場,人們不僅吃魚,還用魚皮制成輕薄保暖的魚皮衣。
智慧的赫哲人把鯉魚或鰱魚的魚皮完整剝下來,處理成干燥無鱗的魚皮,然后用棒槌不斷捶打,直到魚皮像布料一樣柔軟,魚皮衣的袖子和正身部分都較寬大,魚皮顏色的漸變使整件衣服像條紋布制成,有些衣服上還有魚皮做的小裝飾、魚骨做的扣子和貝殼串綴的裝飾。
苗族
彩服銀飾
宋祖英經常著苗族民族服裝在舞臺上亮相,因為她出生在湘西古丈縣苗寨。
苗族有 100 多個支系,而這些支系的服飾不盡相同,人們數不清苗族服飾有多少種,光是苗疆腹地黔東南豐富多彩的苗族服飾就已經讓人眼花繚亂了。
苗族人的服飾大膽用色,紅、白、黑、黃、藍均常見,撞色的搭配讓服裝顯得艷麗且大氣。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苗族服裝多是盛裝,極盡華美,苗族人日常的便裝則簡潔得多。
比起其他民族,苗族人最愛銀飾,姑娘們的發髻上有銀花冠,花冠前錯落穿插著銀翹翹,有的地方還有高高的銀牛角、銀手鐲、銀耳環、銀項圈、銀扇、銀帽、銀披風、銀鎖等等,所以有“花衣銀裝賽天仙”的說法。
納西族
披星戴月
納西族本身并不是很大的民族,但大家對它并不陌生,享有盛名的麗江古城和瀘沽湖,都是納西族人聚居的地方。納西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川藏也有分布,不同地方的納西族人,服飾上也體現出差異。
披星戴月服裝最開始是出于實用的考慮,納西族人勞動時喜歡用背馱東西,披肩可以舒緩肩部壓力,披肩同時又有裝飾作用,納西人的披肩用羊皮制成,披肩上有七個圓圈和代表星星光芒的垂穗,七星披肩因此得名。{page_break}
傈僳族
愛的“俄勒”
傈僳族原來穿麻布衣服,因為衣服有白、有黑、有花,因此人們形象地稱白傈、黑傈、花傈。
傈僳族婦女頭上戴的盤狀的帽子很吸引人眼球,那就是俄勒。傳說中有一個癡情的男人,心疼心上人被日曬風吹,于是他踏遍千山萬水,在唐古拉山下找到了海貝,以光潔潤澤的海貝、鮮艷的野果,和麻線做成一頂漂亮的帽子給心上人,這就是俄勒。至今傈僳族小伙子還會送俄勒給心愛的姑娘做定情信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