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反駁方舟子“孕婦防輻射服無用論”
近日,國內著名打假斗士方舟子將矛頭直指孕婦防制訂中,最快于明年年底可出臺。
孕媽迷惑:專家們說法自相矛盾,到底聽誰的
已經成為孕媽“標配”的孕婦防輻射服,最近成為了方舟子口誅筆伐的對象,網上的意見又分為兩派,一派是說“孕婦沒必要穿防輻射服,不必緊張兮兮”,另一派則說“不管有沒有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兩派說法各執一詞,讓孕媽們如墜云霧:到底聽誰的?
剛懷有身孕的陳小姐告訴筆者,最近去逛商場,發現孕婦防輻射服的價格不菲,都在好幾百元,雖然不能確定防輻射服是否對胎兒有利,但她還是掏錢買下了。“現在污染那么多,電腦、手機、IPAD、電視、微波爐……身邊的輻射源一大堆,萬一寶寶受影響,那可是一輩子的事啊。”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晉良在書中說,1999年5月7日,國家環??偩謭蟾娣Q,我國電磁輻射污染環境確實存在。其實這種“污染”是人類社會邁向安全生產、文明生產和高品位生活的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問題,它是客觀存在的,不必大驚小怪,膽戰心驚,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所以像陳小姐這樣認為穿防輻射服裝防護總比不防護好的孕媽不在少數。
筆者隨后電話采訪了北京郵電大學呂英華教授。他告訴筆者,人體吸收電磁波之后會產生熱效應,這是大家公認的。至于是否會產生非熱效應以及非熱效應是否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目前國際上尚未形成統一定論,現在處于一種可疑的狀態下。對于一些敏感人群如孕婦群體來說,應采取盡量少接觸有電磁源的地方,還可以采取一些屏蔽措施如穿防輻射服來減弱電磁輻射強度,這對她們來說是會有益處的。
筆者查詢獲悉,我國僅在2009年12月出臺了一個《微波屏蔽防護服》的推薦性標準,沒有針對整個防輻射產品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目前市面上的防輻射產品的標準都是生產企業自己定的,每個企業制定的標準都不一樣。
由于缺乏相關的衡量標準,因此沒有相關部門對其衡量和監督,也沒有相應的機構對市場上出售的防輻射成品的屏蔽效能進行抽樣檢測,這使得外界對于目前防輻射服有了質疑的聲音。
專家發話:有用是肯定的,只是衰減多少的問題
經檢測,市面上的防輻射服能夠遮擋大部分的電磁輻射。
國家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顧紅烽表示,目前,關于防輻射服的檢測國標還在制訂中,有關部門尚沒有對相關數據和指標進行量化。但網上有人說防輻射服沒有用,也要拿出自己的依據來。
在顧紅烽看來,防輻射服有作用是肯定的,只是到底能起多少效果,能防多少輻射的問題,100%防輻射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就像防紫外線一樣,這種防護是相對的,當然,假冒的孕婦防輻射服肯定是沒有防護功能的。
作為參與制訂國標的專家之一,顧紅烽表示,有關部門正在制訂專業的參數,會盡快問世。“防輻射服標準正在起草中,現在是技術研究階段。等拿出一個初稿后,還需要各方論證、討論,等意見達成一致之后還需國家審定通過才能正式發布。所以我也不確定標準發布的具體時間。”
她還說,“現在對于防輻射服能不能遮擋輻射的爭議,我覺得是目前國家對于防輻射服沒有量化的標準,等標準制定出臺后,就會有相關數據來支撐,也會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以此來判定效果到底有多少。”
“防輻射服對于微波300MHz—3GHz這一頻段的輻射,肯定具有遮擋作用”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金錫鵬教授說到。
{page_break}
筆者又采訪了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陸福敏,他說:“孕婦防輻射服有作用是肯定的,但目前防電磁輻射服的檢測國標還在制訂中。”據陸福敏透露,此前他們已經對市場上眾多品牌的孕婦防輻射服進行防電磁輻射試驗,包括吊帶、馬甲等款式,發現市場上的防輻射服能夠遮擋大部分的電磁輻射”。“當然,要做到100%的防輻射是很難的,就算衰減度達到99%,還有1%無法阻擋。在做試驗時我們發現,孕婦防輻射服主要是保護孕媽心臟部位、肚皮部位(即嬰兒所在位置),靠邊沿部位效果會弱,而且,防護作用的多少與服裝的面料、款式密切相關。”
專家:在孕期受到電磁輻射的過度影響,勢必影響胎兒的發育
一只懷孕的貓媽媽,懶洋洋地臥在9英寸黑白電視機上。等她生出小寶寶后,主人發現4只小貓中,竟然3只有殘疾,有的是瘸子、有的是瞎子。貓的主人曾是山西醫學院的一位教授。他便把這個作為課題,交給了一位年輕講師。這位講師就是劉文魁。劉文魁從探究貓的殘疾開始,40余年癡心不改,成為我國電磁輻射領域著名的專家。
作為國內提出物理污染的第一人、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劉文魁曾為我國的電磁輻射污染防治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他說,在人的機體上,眼球的晶體和生殖系統對電磁輻射污染最為敏感。如果婦女在孕期受到電磁輻射的過度影響,勢必影響胎兒的發育,造成先天畸形和先天愚形的出生缺陷。因此,他建議,婦女在懷孕前兩個月,一定要盡量不接觸和少接觸電磁輻射。對于越來越普及的手機,劉文魁建議12歲或者16歲以下的兒童,最好不要用,因為,成人用手機打10分鐘電話,15分鐘以內就可以使電磁輻射的不良影響消除,而兒童則需要30-50分鐘。
劉文魁呼吁,我國應該盡快立法防治電磁輻射污染,當前要盡快制定一個綜合性的電磁輻射標準,對各種電磁輻射的強度做出明確的規定。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簃蘭也曾著書表示,電磁輻射可能引起胎兒初期的染色體受損而出現畸胎。目前,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中電磁輻射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功率越來越大、頻率越來越高。因此,應采用預防為主、預防在先的21世紀醫學新概念,文明安排地使用人造電磁能,比如研制電磁輻射屏蔽材料等以應對電磁輻射污染。
相關鏈接:電磁防輻射服的歷史及現狀
電磁輻射屏蔽服自出現至今,已有40多年,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前,是從無到有的第一個階段,產品僅限于軍工、科研、醫療衛生和廠礦企業使用;20世紀70—80年代,是產品開始進入普通家庭、發展迅速、品種增多、數量增大的第二個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為第三個階段,電磁輻射屏蔽服迅速發展,質量優化,數量激增,新品不斷涌現。
20世紀80年代以后,電子電器蜂擁進入了我國各個領域和千家萬戶,人們所處的電磁環境發生了變化,百姓急需個體防護。1999年5月,我國民用電磁屏蔽服在上海出現。據不完全統計,自第一批民用電磁輻射屏蔽服出現后不到十年的時間內,研制、生產和營銷的單位,國外已有數千家,我國也有數百家?,F已成為了一個涉及電子工業、紡織工業、生物醫學、軍工科研和檢測監督為一體的高科技、新型的產業聯合體。
將來電磁輻射屏蔽服會棄之不用嗎?全國電磁屏蔽材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上海市紡織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商思善明確說到“不會”。并給出了一些解釋:雖然目前都在致力于減少電子電器的輻射泄漏,但電磁輻射屏蔽服還是必不可少。因為有一些輻射既不符合電磁兼容標準,也不能屏蔽,又不能限時,更不能遠離,或處在復雜的電磁環境中的敏感人群、人體上的敏感部位,以及一些對磁場承受力低下的人,可穿電磁輻射屏蔽服進行個體防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