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人物服飾形象——女媧伏羲陰陽共生
女媧伏羲一陰陽共生
女媧與伏羲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兩個重要人物。至今還流傳著“女蝸補天”、“斗洪水”、“女媧伏羲兄妹成婚繁衍人類”等美麗動人的故事。在這些傳說中,他們總是相伴出現,一說他們是夫婦,一 說他們是兄妹,相娠而有人類。
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載:“有神十人,名曰女蝸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淮南子·說林篇》曰:“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晉時郭璞注:“女媧,上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 一日中七十變。”女媧造化萬物的神話,大約在周代就已經流行開了。而伏羲又名“宓犧”、“庖犧”,此外還有“伏戲”、“包羲”等名,均是古史上所記載伏羲的不同寫法。伏羲是中國古代神話中東方的上帝,他的貢獻很大,史傳上_記載他曾經畫過八卦,《易系辭》中說:“包犧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伏羲還將繩子編織起來,做成漁網,教人民打魚;伏羲更是將火種帶到人間,那正是伏羲又叫“庖犧”的真正原因——“取犧牲以充庖廚”《帝王世紀》)。
漢代墓室雕刻畫像石和畫像磚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媧的形象。這里面的伏羲女媧,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則是蛇軀(偶有作龍軀的),兩條尾巴緊緊地纏繞著。兩人的臉面,或正向,或背向。伏羲手中拿曲尺,女媧手里握圓規。或者是伏羲手中捧太陽,太陽里面有一只金鳥女媧手中捧月亮,月亮里面放一只蟾蜍,有的畫像還飾以云景,空中有長著翅膀的人首蛇身的天使翱翔。有的畫像更是在中間置一爛漫小兒,雙足卷走,手拉倆人的衣袖,為我們呈現出一幅非常美妙的天倫之樂圖。
湖南長沙馬王堆發掘出公元前2世紀的帛畫,上面的女媧身穿藍袍,有著蛇的身子·蛇尾環繞在她的四周,占據著帛畫上部最顯要的位置,立有金烏的日輪以及立有蟾蜍的月牙在其周圍。實際上,女媧的表現形式也是較為多樣的,或單身,或與伏羲對稱或對偶。手中或執傘蓋,或執日輪或月輪,或執規或矩,或執靈芝等等。這種畫像分布于山東、河南、四川、江蘇等地甚至于偏遠的新疆,所屆時間大約是漢代到唐代。在黃輝著的《中國占代人物服式與畫法》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宋代馬麟作南薰殿歷代帝王像之太昊伏羲像。此像粗獷,披發赤足,以布帛獸皮遮身,這種服式造型與《后漢書》記載的“上古穴居而野處,衣毛而制度”:與《史記》記載的“太昊伏羲始制布帛,以給衣服”及《法苑珠林》記載的“古人發多為披發,后用羊毛結系為髻,用骨簪貫之”的記載相吻合。不過,事實上當時的衣飾誰也沒見過,這只是宋代畫的推測畫像而已。不僅伏羲如此,《中國服裝史》的著者華梅教授認為,中國神話中對于女媧的穿著,實際上是未加敘述的,藝術形象中的女媧只不過穿著作畫人所處時代的服裝。
周訊、高春明著《中國服飾名物考》中記載,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陽燒溝村西部發現一座大型漢墓,墓中保存的女媧、伏羲像壁畫較為引人注目:女媧上身作婦女形象,梳漢代發髻,髻后垂髾;伏羲的上身作男子形象,頭戴高冠;兩人的下身均作蛇尾相纏狀,此畫將兩人分列:女媧靠近月亮,伏羲靠近太陽,兩者都象征陰陽。值得注意的是,在女媧及伏羲的頸部,都覆一層披肩,這種披肩顯然是取式于現實生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