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五德服制
秦始皇——五德服制
秦始皇名政,是秦序襄王之子。他結束了長期戰亂的局面,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由于現今沒有任何秦代遺留下來的秦始皇畫像,甚至在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中也看不到這位“千古帝”的身形。盡管如此,后世根據《史記》、《周記》、《歷代帝王圖》等推測秦始皇的帝王服飾形象應是頭戴冕冠,身穿冕服,其上繡著十二章紋,即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腰問束帶,帶下佩以蔽膝,足著舄屨。據《太平御覽》六九0引摯虞《決疑》云:“秦除六冕之制,唯為玄衣絳裳一具而已。”玄衣指黑色上衣,絳裳即深紅色下裳。秦工選玄色為冕服服色的原因不僅是美觀,還蘊含著神學統治思想。身為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為了確立皇權,他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方面,推行系列鞏固統一中央集權的措施。服飾制度也列屬其中。
西漢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攤終始五德之傳,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十月朔。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更名河為德水,以為水德之始。剛毅戾深,事皆決于法,刻削毋仁恩和義,然后合五德之數,以為水德。”在《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第六》也有類似記載“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日:‘黃帝得上德,黃龍地螭見。夏得木德,青龍止于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占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為名,音上大呂,事統上法。”
王維堤在《衣冠古國——中國服飾文化》中對此解釋道:“自從戰國陰陽家把五行相生相克、循環變化的‘理論’用于解釋朝代興替以后,一 時又盛行過改朝換代要隨之變易服色以上應天統的迷信。秦始皇很相信這一套,以為夏是木德,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水,周取代殷是火克金,現在輪到他秦取代周,自然是水克火了。根據五行學說:東方木,色青;南方火,色赤:西方金,色白;北方水,色黑;中央土,色黃。所以秦代‘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并以六為數’。”
著名學者沈從文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對“秦尚黑”做出了更為詳盡的解釋:“有關秦代服制,只從《史記》得知,秦迷信過去陰陽五行家說,以水德而天下,因此服制尚黑色,指的或只是帝王本人郊祀禮儀巾使用,和當時其他人無關。”《中華歷代服飾藝術》一書也肯定了這種解釋,其言:“秦時只是朝賀和祭祀時穿黑色禮服,祭泰山封禪穿白。所以不能簡單化地把‘秦尚黑’理解為什么服裝都是黑的。”
從源于陰陽五行學說的“秦尚黑”的服制,便可看出秦始皇對于神學思想的迷戀。這種意識在后唐馬縞《中華古今注》的“秦始皇好神,常令宮人梳仙髻,貼五色花子”也有所體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