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裝業大觀察之質量“生命線”
2011年4月,知名品牌紛紛上榜。被業界一致看好的童裝產業卻經常因為質量問題而受到消費者的質疑,這或許將成為中國童裝產業發展過程中最難纏的一個制約因素。
一個工廠兩種標準
對于兒童用品的安全問題,歐美國家和日本都有嚴格的規定,中國是世界服裝出口大國,并非沒有能力完成高質量產品的生產。事實上,低質量的內銷產品與高品質外銷產品可能并存在同一工廠中。
佛山萬鑫制衣廠董事長王曉明告訴筆者,同樣款式的童裝,內地企業給的價格只有出口的60%,“這種價格上的差距導致了質量上的差距”。
“差距在我們的制衣車間看不到,”王曉明明確表示,真正的差距是在上游,“面料、輔料、印染”問題都是在這些環節。
“在國內,你可以找到世界上最好的料子;也可以找到與最好料子外觀、手感一模一樣的料子,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工藝與成分。除非送去專業機構檢驗,否則外行人、甚至一些從業時間稍短的采購都區分不出來。”王曉明表示。
行業內的潛規則,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在同一工廠內生產出不同品質的產品已經司空見慣。
“我們從2005年開始做出口童裝,直至2009年出口了幾百批次的貨物,一次也沒有驗出有問題,完全符合歐盟標準。”與萬鑫制衣廠一路之隔的順華制衣老板劉耕之如是說。
在他看來,盡管上游行業魚龍混雜,但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也不是不可能。但他們從2009年開始做內銷童裝后,卻先后兩次被天津與廣州的質檢部門列入黑名單。
“國內的商家給出的價錢只有國外的五六成,對于質量問題他們沒有特別要求,那結果就會這樣。”劉耕之說。
據行業人士介紹,中國市場的童裝價格并不比美國低,但是大量渠道成本吃掉了利潤,使得工廠生產環節并不賺錢。因此在不影響外觀品質的前提下一些工廠采購面料時降低了標準,低成本面料必然造成低品質產品。
“而在接出口訂單時,客戶甚至要求出示香港或者歐美檢驗機構的報告,”王曉明告訴筆者,“例如童裝中顏色非常多,通常每個顏色的檢測就要上千元,一批次一款衣服有時候僅僅顏料檢測就要上萬元。”
“國內訂單與國際上一比,兩者差距非常明顯,價格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對質量的監測無法執行到位,”劉耕之表示,外國客戶要細化到每一道顏色的檢測,但國內客戶只要外觀、手感、味道沒問題即可,“業內叫純感官檢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