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服裝文化
(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漢代為維護統一的大國,需確定一種思想來約束天下百姓,于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漢民族的思想、文化以及一切法度皆以儒文化為主流,禮文化進一步得到完善。政權的鞏固、經濟的發展、外交的活躍,使漢代風尚有了顯著的變化,在寫實性多,樸厚,宏偉中又多了一種破除陳舊創建新風的精神,內含一種獨尊天下邁視群雄的氣勢。
作為服裝,自然會在這種文化背景中展示出自身的特點。漢代開國君臣,都是楚國人,所以漢朝服裝在一定的程度上沿襲了楚服的風格,同時,也以開闊的胸襟接受了秦文化和中原文化,從而出現了煥然一新的雄偉之風。漢袍的花紋圖案從先秦時期的對稱規矩一變為飛揚流動、活潑靈巧的不對稱圖案,同時吸收了西域民族織物中的圖案題材,極大地豐富了服裝圖案的審美內容。漢袍分曲裾交領和直裾交領,皆右衽,領和袖都加花邊,以菱紋、方格紋居多,比衣服的花紋略顯素淡。曲裾袍流行于西漢時期,是在衣襟右側連綴一塊三角形的帛,使衣襟延長,尖端繞至身后再從左腋下繞至身前,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中,婦女穿的曲裾袍,下擺寬大,紋樣華美。后來,因為裈(一種短褲,形似犢鼻,又稱犢鼻裈)的出現,曲裾的遮掩功能消失,而較為方便的直裾則受到重視,廣為流行起來。
雙繞曲裾袍
直裾
說起漢朝,另外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絲綢。自奴隸社會以來,蠶桑絲綢一直在紡織衣料生產中處于領先地位。漢代繼承了楚國納南北精華東西特異,融各地之長的織品技術,并且印染技術和紡織機也不斷提高,民間手工業最普通的也是紡織業,致使絲綢產品出現空前的豐富。官辦織布廠的加入,使絲綢從原來只為封建貴族的高級衣料,變成普通百姓也能使用的服裝面料。絲綢紡織的普遍,又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絲綢紡織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絲綢質量,一時達到了服裝衣料的頂峰。最典型的當屬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蟬衣,該織品長1.28米,通袖長1.9米。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構成。共用料約2.6平方米,重僅49克,精湛的織造技術讓人嘆為觀止。當代專家曾試圖復制過這件蟬衣,但仍無法達到那樣輕的質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