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派服裝能否再次引領中國服飾風尚?
今年,武漢市首次將時尚消費納入十大千億產業。而就在兩年前制定的武漢市“十二五”規劃中,“時尚消費產業”還未見提及。
據稱,調整是為順應產業變化。近幾年,漢派服裝產值以近40%的速度發展,現有服裝企業1600余家,去年產值400多億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2戶,產值過億的23家,民營經濟比重達98%。
武漢服裝商會會長劉樹仁介紹,此次有近千家漢派服裝參與武漢國際時裝周。沉寂已久的漢派服裝,會否藉此迎來拐點?
漢派服裝抱團組建“漢工場”
9月,沌口經開萬達廣場,一家5000平方米的“超級服裝店”橫空出世。
它的面積約是普通服裝店的100倍,上架服裝達到3萬件,來自武漢數百家服裝企業。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漢工場”。
去年7月,武漢服裝商會旗下14家企業聯合出資,注冊武漢漢派商貿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漢工場”品牌。公司法人、武漢市服裝商會會長劉樹仁直言不諱地說,這是向西班牙快時尚巨頭zara學習,將“漢工場”打造成連鎖零售品牌。與多數快時尚品牌一樣,它將匯集眾多武漢品牌服飾,統一貼上“漢工場”標簽,在集合店里售賣。這是漢派服裝發展30多年來,首次抱團闖市場。
時裝周上,劉樹仁表示,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創新,也為漢派服裝突圍撕開了一道口子。根據規劃,“漢工場”將與大型購物中心合作,3至5年內覆蓋全國。
一度淪陷三四線市場
去年,武漢服裝產業年產值達400多億元,在全國同類城市排名第6位,女裝產銷規模居全國第一。
然而,漢派服裝的主要市場,卻是全國三四線城市,武漢市場占有率僅為5%,更不提進軍一線市場。
漢派服裝曾經輝煌。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漢正街一些商鋪采用前店后廠的模式售賣服裝,款式新穎、價格實惠,廣受歡迎。“那時候我們的產品供不應求,全國的客商爭相采購漢派服裝,然后運到全國各地去銷售。”劉樹仁描述起當年的情形仍很自豪。
2000年前后,服裝迎來品牌化發展大潮,商場紛紛改走精品路線,沒有及時轉型的漢派服裝日漸沒落,相繼被深圳、杭州、寧波、鄭州等城市趕超。
業內指出,盡管發展了近30年,但漢派服裝缺少有競爭力的品牌,缺少個性突出的設計師,藝術水平比較落后,對品牌的策劃包裝不夠,制約產業發展。
據悉,深圳服飾企業產值1600億元,自創品牌800多個;寧波規模以上服飾企業437家,中國馳名商標11個;相比之下,武漢市規模以上企業僅40余家,還沒有一個在全國叫得響的一線品牌。
期待漢派服裝走向世界
“衣食住行,衣為首。我認為,服裝產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武漢市市長唐良智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信心。
10月,武漢市首次將以服裝為代表的時尚消費產業,列為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計劃2016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
業內認為,武漢的服裝產業優勢依然存在,呼吁政府出臺更多可行計劃,例如資助企業參加國際服裝展銷會,幫助企業擠到臺中央,讓企業充分地表現自己。
唐良智還提出,企業在創新中要突破漢正街的思維定式。“所謂漢正街思維,就是早上看樣,下午買料,晚上加工,第二天上街賣貨。永遠跟在別人的后面。我們要突破這種思維,要有品牌意識,要敢于創新,做自己的設計,創自己的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