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批”甩掉低端產業帽子 產業重塑從創意開始
有專家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人力資本投入、高附加值等特征的產業稱為高端產業,而把餐飲業、服裝業等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稱之為低端產業。據悉,在年銷售額低于5億元的中國中小服裝企業中,69%的企業沒有基本品牌定位,86%的企業沒有完整的品牌規劃。可見,大部分服裝企業并沒有像其他優勢行業那樣真正“長大成人”。 因此很多人都認為,服裝市場里的服裝品牌是無法做大做強的,那種靠批發“上路”的服裝品牌也只能是低檔貨。從這個意義上說,消費市場造就了服裝專業市場起點不高而且一直在中低端發展的現象。
走量+爆款:服裝市場“標配”
中國服裝企業不缺制造能力、模仿能力,但卻一直處于價值鏈的不利地位。
在服裝價值鏈上,公認的利潤分配結構是:設計占40%,營銷占50%,生產占10%。即設計和營銷處于價值鏈的高端,生產加工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居于價值鏈的高端者控制著價值鏈。目前中國服裝產業就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中國服裝企業在價值鏈中究竟存在哪些困惑和頑疾?中國服裝品牌為何總讓人感覺沒有價值感?中國服裝企業一直在努力,為何在價值鏈中的地位一直沒有根本性改觀?
在依文董事長夏華看來,中國服裝企業從發展初期就出了問題,因為大部分創業者是以生存的心態做服裝,目標是改變命運,賺錢是結果,品牌只是過程和路徑。這與歐洲的從業者恰恰相反,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歐洲的奢侈品。她認為大環境讓大家都變得浮躁,難以靜下心來潛心研究整個服裝業的變化,更難以讓品牌沉淀,誰都不愿花太多時間在價值鏈高端去打磨。
中國的品牌在終端真的讓消費者難以尊重。這要引起我們行業的足夠重視。而從市場方面看,我國服裝專業市場的發展是階段性的,最初只是一種自發的集貿形式、馬路經濟。經過不斷發展,并且配合城市的不斷規劃和政府相關部門的不斷規范,這種集貿形式、馬路經濟逐漸轉型為商貿型的市場,把路邊市場搬到了室內經營。在這個階段,服裝專業市場起到的作用只是流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批發”、“走量”。因此,在很多專業市場中,我們看到的都是提著大包小包的批發商。北京時尚同盟文化發展中心總經理檀安慈認為,如果想在服裝專業市場中讓自己品牌成長起來,除了原有的銷售渠道要加強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只做單一的品類,換句話說就是不能單獨靠“爆款”來獲取品牌的成功。綜觀國內外成熟的服裝品牌,沒有一個是僅僅靠一個品類,一個“爆款”就能獲取成功的。
與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外遷傳聞發生的同時,廣州市政府通過的《廣州市關于推動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決心關停低端專業市場,將根據廣州專業市場的類型分關、停、并、轉四種情況進行整治,搬遷關閉低端市場,結合消防安全整改、城市建設拆遷、市政路網建設和交通管制等,對低端市場依法關閉或實施搬遷,同時,著力提升市場展示交易功能和產業聯動,引導向展貿交易中心發展,推動傳統專業批發市場推廣應用電子商務,現代分銷方式向購物中心、商業街等業態轉變。
這讓廣州的700個專業批發市場著急起來。為了加速轉型升級的步伐,廣州有專業市場砸數百萬元玩起了O2O模式,希望以此帶動專業市場升級的新一波潮流。但實際效果如何,仍有待時間檢驗。
產業形象重塑從創意開始
隨著北京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將移出中心城區,豐臺轄區內的大紅門也格外引人關注。北京豐臺區副區長劉宇介紹,這里未來將重點發展電子交易、展覽展示、文化創意等業態,倉儲等功能已經開始外移。
將于今年4月份投入使用的大紅門福海國際大廈建筑面積近10萬平方米,它是北京首個集服裝展示、服裝文化設計研發和批發零售為一體的服裝航母。其中將專設設計師工作室,來自法國、意大利、荷蘭等國家的新銳設計師,將定期舉辦流行趨勢發布、新作走秀、樣衣特賣等活動,帶動商圈產業升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