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企業進攻和防守何種方式盈利最大
在變革的時代,童裝企業是該奮起成為一方霸主,還是安分守己地在“自留地”里精耕細作?筆者認為,進攻是最好的防守,所以對于已經有了自己陣地的童裝企業來說,還是采取“進攻”態勢一試身手比較好。
面對銷售模式的變革,大部分童裝企業選擇以不變應萬變,因為在他們看來,迎風之上并最終取得成功的只能是那些“大企業”。由誰來界定這些“大企業”的規模、界定的標準又是什么呢?
其實,似乎并沒有這樣一種標準,只不過是企業不愿面對風險的借口罷了。他們認為,童裝市場相較于女裝市場更穩定,銷售策略能夠引發的市場變動小,改變程度較低時并不會取得明顯收益。只有自身資金較為充裕,實力較為雄厚的企業才能夠啟動較大的改變計劃,轉戰或者兼顧線上銷售,而在沒有充足資源的保障下貿然進軍互聯網營銷,則會把毫無退路的他們拖入一個未知的危險地帶。說白了,大部分童裝企業在互聯網銷售戰役已經打響兩年后仍然持觀望態度,就是因為不清楚這一役之后自己的企業會變大還是變沒。
其實,當市場銷售環境發生變化時,沒有一個企業是能夠獨善其身的。消費者的購買力有限,網絡營銷的份額不斷加大就意味著線下實體店鋪銷售量在縮水。就目前而言,線上銷售還沒有與線下銷售形成穩定的分配結構,這也注定了大部分童裝企業目前所占的市場銷售份額處于不穩定狀態,隨時有可能被率先打開線上銷路的企業鯨吞或蠶食掉。
反觀那些線上宣傳和銷售線路開發較為成熟的童裝企業,“先到先得”的利潤分配原則已經讓他們這批敢吃螃蟹的企業嘗到了肥美的滋味。相比線下銷售,線上銷售的維持省下了店鋪裝修、租金以及設備配置的成本,用更少的資源獲得了更多的利潤,面對線上一月線下一年的銷售業績,誰能說這些得到利潤的企業不是瓜分掉了其他童裝企業的線下銷售額呢?
童裝企業不能選擇和其他服裝企業一樣的防守策略也是由于童裝市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近幾年,當整個服裝市場都是低迷態勢的時候,童裝業的銷售額能夠不降反升,就已經體現出童裝業不同于其他服裝的特點:童裝市場需求量大且較為穩定。消費者對于童裝的選擇,往往受到產品口碑和購買便捷程度的影響。 這也最直接地將童裝企業“逼”到了線上,因為只有線上銷售,對于不再有購買地域限制的消費者才是最便捷的,而其他顧客的評價也最直觀地展現在消費者眼前,供他們參考。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童裝企業不做出改變的時候,就注定會被其他正在改變的企業超越,最終成為市場的淘汰者。有一種觀點倔強地認為,只要把產品做好就足夠穩固企業的市場地位。對于幾年前的童裝市場的確是這樣的,但是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沒有人敢保證今天還在你碗里的肉,明天不會成為別人口中的食物,因為互聯網營銷的出現就是為了打破原有線下交易規則。
對于童裝企業來說,在現階段還有大量“空位”的互聯網市場中,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如果注定要淘汰,自己對自己動手總好過刀掌握在別人手里。壁虎斷尾求生,也是為了生存下去。童裝企業雖然并沒有到生死關頭,但未雨綢繆、主動進攻,才是還在成長中的童裝企業該有的姿態。
機遇與挑戰并存,童裝企業想要在重新劃定市場份額的時候脫穎而出,就必須敢于把自己推向潮頭,呈現在市場的大環境中,雖然直面風浪,但是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弄潮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