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希望一直跟上zara的速度
艾格也希望一直跟上zara的速度, 像對手一樣實施款多但每款量少的產品快速更替策略,無奈本身專柜基數大,積壓風險也大——就是一款一個店只發5件,一個新產品也得一萬多件;加上不敵zara模特陣容塑造出的潮流引導者的攻勢,艾格的貨品開始滯銷,很快庫存超越20%安全線,資金鏈也開始緊繃。
2013年7月,富森要求供應商將上年訂單結算額的2%作為業務支持返給艾格。如成功,艾格將會得到將近6000多萬元的周轉資金。一般來說,供貨商面對廠家相對弱勢,為了保持與艾格的長期合作,只能“支持”工作。
但仍有部分供貨商不愿忍氣吞聲,內地加工企業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利潤越來越薄,而且,艾格的訂單有下降趨勢。不愿湊份子錢的一些供應商,紛紛離去。
艾格的新政策收效多少不得而知,為了消滅庫存,富森決定低價促銷,且料定zara不會跟進。
誰知富森算錯了賬。zara的庫存也有增長,更因為連續邀請世界級名模,以及大店的管理運營全部是自營,銷售成本增加了37%,管理成本更是飆升至146%。zara也跟進打折回籠資金。
不像艾格打折一口價,zara降價更有計劃。比如,先推出原價859元的外套,第一周折價為799元,第二周折價為499元,第三周折價為399元為最低價格。并且zara在大幅度折扣同時,大力推銷服裝搭配藝術。顧客本只買一件,經銷售員一搭配,單筆交易快速提升超過千元。
在zara的促銷攻勢下,2013年艾格銷售額反而猛然下滑了2.5%,銷售僅僅維持在25億元上下,而zara的銷售額卻一舉超越艾格。
打響了價格戰,卻砸了自己的腳。更重要的是,艾格日后的更多變局和致亂源頭因此役而生。
相關鏈接:
因為zara只有自己的大店,出貨口單一方便控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zara每年推出的服裝款式雖多,但每款量很少。每款在每個店只有幾件,專賣店數量本來又不多,擺放不超過兩周便能銷售告罄。
實在遇上打折也銷售不出去的款,便會被空運回西班牙,交由總部撕掉商標交給專門的折扣店處理。由此保證了貨品少積壓,同時品牌不因打折受損害。
2014年上半年,艾格很多店面開始大幅虧損。依靠2000多家店的規模,終是保住了十五、六億元左右的銷售額。此時,僅有180多家店的zara的半年銷售額猛然增加至近35億元,幾乎是艾格的2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