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 “衣裳”一詞源自漢服
南京老門東上演漢服秀,30套服裝展現漢朝風韻漢服分三類,“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最具文化內涵。
我們都知道,中國也稱“華夏”,中華文明又稱華夏文明。可你知道嗎?“華夏”這個稱謂的由來其實與漢服有關。漢服體系展現了華夏文明的等級文化、親屬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輕庶、重長輕幼以及儒家的仁義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飾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別貴賤的作用。為了讓人們重新了解中國傳統的服飾文化,元旦當天,一場全部由漢服文化愛好者組成的漢服秀,在南京老門東廣場上隆重上演。
服裝全由漢服文化愛好者展示
江南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身穿漢服展現漢朝風韻的漢服文化愛好者,不僅有年輕貌美的姑娘,也有年齡稍長的中年婦女。她們身著各種顏色、不同款式的漢代服飾,在舞臺上款款前行,古韻十足。其中還有兩位身著男款漢服的漢服愛好者,出場壓陣。
南京金陵漢服文化協會會長賈蓓敏告訴記者,她們協會正式會員目前有近500人,全是因為喜愛漢服匯聚到一起的。“這次我們一共展示了30套不同風格的漢代服飾,有連體的曲裾款和直裾款,也有像我們今天的服飾一樣,上裝和下裝分開穿著的。這些漢代服飾,無論是哪一種款式,都展示了古人想要表達的精神內涵。”
漢服分為衣裳、深衣、通裁三種
漢服種類繁多。據介紹,如果從服裝的制式上看,主要有“衣裳”制(即上衣下裳,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通裁”制(身衣貫通的袍服,腰間無縫連)等類型。“‘衣裳’一詞,其實就是從漢代流傳下來的。‘衣’指上衣,‘裳’則由古代的下裙延伸為我們今天所穿的各種下裝,上下服飾合起來統稱‘衣裳’。”賈蓓敏說。
衣裳制式的襦裙是漢服體系中最基本的款式,備受女子喜愛。而男子則流行通裁制式。賈蓓敏介紹,漢服流行的日常款式有:中腰襦裙、齊胸襦裙、明制襦裙、褙子、曲裾、直裾、圓領袍衫等。其中,曲裾款和直裾款都是深衣的一種,備受儒家重視。最著名的當屬“朱子深衣”了。作為禮服,“朱子深衣”多用于祭祀、祈福等場合。“‘朱子深衣’的影響很大,日韓服飾中有部分禮服都是在‘朱子深衣’制度的基礎上制作的。”一位漢服愛好者說道,“身著廣袖深衣,腰系大帶,頭戴幅巾,最是儒雅了。”
不知不覺間,漢服熱開始在人們身邊悄然興起,很多人開始喜歡上漢服,迷戀上漢服透露出來的古樸氣息,愛戀上漢服傳遞出的精神文化,著迷于漢服帶來的婉約風姿和儒雅氣質……其實,漢服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你愿意了解它,它就在那里,觸手可及。
“深衣”最具傳統文化內涵
深衣就是直筒式的長衫。在制作時,把上衣和下裳連在一起,用不同色彩的布料作為邊緣。其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穿著時能擁蔽全身,將人體掩蔽嚴實的緣故。《五經正義》中認為:“此深衣衣裳相連,被體深邃。”賈蓓敏表示,深衣的每一部分都有極深的含意,而“深意”的諧音即為“深衣”。“比如在制作中,先將上衣下裳分裁,然后在腰部縫合,成為整件長衣,以示尊祖承古。”
現場一位漢服愛好者指著自己身上穿的漢服,向記者介紹道:在中國傳統中,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萬物的東方美德。袖根寬大,袖口收祛,象征天道圓融;領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條直縫貫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下擺平齊,象征權衡;分上衣、下裳兩部分,象征兩儀;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體現天道之圓融,懷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間之正道,行動進退合權衡規矩,生活起居順應四時之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