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大多數品牌的標識都只有英文
記者在新街口逛了幾家商場發現,在鞋子柜臺、服飾柜臺,大多數品牌的標識都只有英文,沒有中文,看起來都是“舶來品”,不過,在一家中高檔商場,記者隨機問了幾個標了英文商標的品牌來自哪里,回答卻是五花八門,有說從韓國來的,有說從中國臺灣來的,還有是從歐美來的,也有干脆承認國內品牌的,就是用了個英文商標。
而國內品牌標英文商標的這家,女裝價格還出奇貴,一件羊毛大衣要7800元,一件純羊絨大衣要28800元,一件皮大衣甚至要3萬多元。記者不由得感嘆,這個價格可以去買奢侈品大牌了,沒想到專柜小姐理直氣壯地說,“這就是大牌啊!”記者再看了一眼品牌,確認此前沒有聽說過。
轉了一圈商場,記者發現,一家中高檔商場里面,竟然百分之九十以上服飾鞋子品牌都是洋文,很多品牌不認識,品牌只是幾個簡單的英文字母組合在一起,在字典上查不到含義,拼讀起來也很困難,只是衣服的價格,要比中文的牌子貴上不少。
相關鏈接:
從棉紡織行業看,形勢非常低迷。如果單從供應角度出發意義并不大,因為2011年大漲時的棉花供應未必會比現在少,現在的棉花供應也未必嚴重過剩。
主要是大環境的變化導致下游出現了深層次的調整。一是從宏觀經濟看,調結構是我國的主旋律,隨著經濟回落,國家調整產業機構,紡織等低端制造業首當其沖會受到沖擊;二是我國紡織業已經過了高投入、高增長、高盈利時期;三是我國紡織業明顯也在進行產業升級,而高端紡織生產恰好用棉量少,耗棉大的低端紡織廠在大面積關停。
基于這些原因,目前棉價很難像2008年那樣快速反彈。2008年棉價探底后能迅速回升一是各國政府大力刺激,導致需求迅速企穩回升;二是當時我國紡織用棉量仍處在高峰。但目前這兩者都不具備。
目前市場:價格低迷,心態悲觀,貿易商離場,各環節壓縮庫存;價格處在下行通道,紡企為防止虧損,必然維持低原料庫存。這是典型的熊市特征,而熊市中買方對賣方議價能力增強。在宏觀不利和
產業調整的情況下,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紡企會維持低庫存狀態。也就是說,雖然棉花供應方面的一些利空(高庫存、增產、內外價差)已經逐漸消化,但主動權在下游。棉花市場出現:定價權向下游轉移,紡企低庫存成常態。
棉花基本面看,棉價已經跌至加工廠成本,買賣雙方會有個博弈過程,目前尚沒有條件讓現貨大幅低于成本;另一方面,現貨并未明顯好轉,加工廠關注期貨價格,如有少許利潤,就會考慮在期貨上拋貨。
從更長期看,種棉對農民吸引力下降,明年國內減產是大概率事件。而隨著宏觀經濟改善,紡織用棉有望改善,棉價下方雖然仍有空間,但也漸進尾聲,明年下半年有反彈做多的機會。
不過目前質量是制約國產棉的根本,期貨所代表的棉花質量不能吸引紡織廠,收儲導致國產棉普遍質量下滑的問題,需要幾年時間解決,需要從農民、加工和貿易各個環節進行調整,產業的好轉也非一時之功,在徹底好轉之前,棉價還會維持較長時間的底部震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