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國服的形象將影響中國文化
中國服裝世界倡導中國國服確立和中華民族服飾傳承發揚光大。日本的和服、越南的奧黛、印度的紗麗、秘魯的彭丘……這些民族特色服飾已經被全世界所熟知,成為一個國家的象征性符號。相比之下,中國還缺少這樣既受全民認可又在世界上有影響力和辨識度的國服。國服為何沒有走進大眾的視野?如何在世界服裝舞臺打響中國品牌?
在中國文化中,一個人的著裝是態度、修養、品格、氣質的展現;一個民族的服飾文化則展現了民族的精神神韻、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若僅局限于外形的設計,熱衷于元素的堆積,沒有了文化意義的彰顯,就不能稱其為國服,只會丟失幾千年的中華文化積淀下的精神財富。國服應是有親和力的服裝,不應當讓人們感到怪異,覺得離自己太遙遠,只有貼近生活和時尚才能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可,最終走進人們的生活。
幾年前紅極一時的改良版唐裝之所以難以推廣,是因為其歷史元素過重,與現代服飾的審美要求不符。在提倡服飾文化多樣化發展的今天,具有中國風格的服裝也可以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文化是歷史的,也是地理的、民俗的、生活的。
國服需要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在人們追求時尚的需求之下,尋求二者的結合點。中國服裝世界創始人楊賀雄指出,符合大眾審美、讓大多數人認可的服裝才是名副其實的國服。未來要更多關注中式服裝能否走進大眾時尚,走進消費市場,讓傳承與創意結合,文化與產業結合,從而改善人們穿衣習慣,內化為人們的生活方式。
國服理念的提出面臨難得的契機,也將推動中國服裝業運營思維和產業模式的轉變。盲目模仿和缺乏創意,只能讓中國服裝業失去自我,停留在“中國制造”的低端市場中徘徊不前。中國服裝只有做出文化、做出風格,才能擁有強大的影響力,在國際高端服裝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在與世界品牌的交流和對話中遞出一張閃亮的“名片”。
相關鏈接:
第23屆中國國際時裝展將于3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記者近日從蘆淞區市場管理局獲悉,蘆淞服飾產業集群將首次組團參展,利用國家級平臺宣傳推廣蘆淞服飾品牌,加速千億產業集聚。
“中國國際時裝展”原名“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由中國服裝協會等共同主辦,創辦于1993年,以往每屆都在北京舉行,已成為亞洲地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服裝專業展會。今年為首次在上海舉辦,并更名為“中國國際時裝展”。
據了解,此次展覽,蘆淞服飾展位號為F,面積為209平方米,參展企業包括新蘆淞集團、匯美小巨蛋等6家產業項目公司;嘉順女褲、潮童衣柜等4家服飾品牌公司和市場群、服飾購2家LOGO參展公司,以服飾城板塊和女裝、男裝單項品牌三個分展區的形式亮相。
蘆淞區市場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展會期間,各參展企業將充分宣傳自身品牌,借助展會配套資源、營銷資源、媒體資源等,建立符合自身需求且高效的資源配置網絡,尋求新的商機。此外,展位將循環播放宣傳片、發放宣傳畫冊等手段,宣傳蘆淞服飾產業集群的整體實力和規模效應,展示其基礎優勢、文化氛圍及區位優勢,做好招商引資,加速蘆淞服飾產業集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