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品牌的出路并不好找
時裝是一件藝術品,但也是一件消費品。在面對消費者之前梳理清楚什么是屬于自己的設計,什么樣的消費者會喜歡,今年大牌們在做什么樣的嘗試,以及怎樣才能打造出至少一款爆品,比如粉絲對于Alexander Wang的刺繡和紐扣的辨識度極高。我個人非常喜歡今年7月份推出的“Wang 10”的限量設計系列,充分展現了Wang的設計精髓,以及他對成本近乎嚴苛的把控。
任何一個弱小的存在想要在如此紛繁復雜的商業世界中生存實在非常困難,說實話像走秀之類的活動對于時尚品牌來說必不可少,可惜一次走秀至少要花費的5~7萬元左右的費用對于新品牌來說負擔還是會很重。再加上媒體宣傳之類的費用,那就不知道要在市場上花費多少錢了。所以一旦找到了目標一致的品牌時必須要互相汲取所需,因為這不僅僅能夠帶來品牌影響力上的成長,更多的是能夠降低各項綜合成本。
一提到時尚不是衣服就是配件,可一切皆可以附屬于時尚,像芳草地dunhill酒吧,DG冰淇淋,法拉利手機等。另外,跨界合作也將帶來不小的驚喜,近期被Fossil集團收購的Misfit就曾和施華洛世奇合作推出了一款可穿戴配件,市場反應非常不錯。所以糾結于原有固化的思維,將成為綁縛自己和品牌的韁繩。
渠道分為推廣宣傳渠道和銷售渠道。對于推廣宣傳,設計師本身必須是品牌最大的賣點,而不是其他,所以在推廣時務必重視設計師的故事和想法。銷售渠道方面,訂貨會當然會是品牌成立初期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可到了電子商務如此發達的今天,也可以去嘗試產品體驗+電子商務的方式去擁抱渠道的變化。對于摒棄經銷商的想法也許現在還過早,可隨著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逐步滲透,經銷商這一人群也將變成時代的記憶,所以擁抱互聯網,擁抱KA。
最后是尋求外部的幫助?;ヂ摼W創業圈里的導師制度對于創業者的幫助非常大,就連上文提到的Alexander Wang也是因為在跟隨Marc Jacobs實習的時候受到Anna Wintour的發掘和支持才有的今天。尋求幫助并不是一件丟臉的實情,正好相反,這是一個獨立設計師品牌正視自己的表現。時尚行業的前輩們,以及商業世界的前輩們將非常熱心地寄予幫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