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時裝周的真實面目全揭秘
時裝周從“四大”之都(紐約、米蘭、巴黎與倫敦)開到了上海、北京。最近,聽說廈門時裝周也結束了。中國的時裝周越來越多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加起來,快有20個了吧?不過,有多少人知道全球第一屆時裝周是在哪個國家舉辦的?其目的與宗旨又如何?其內部機制又如何?
時裝周的前身是“時裝媒體周“。第一屆由美國傳奇女性Eleanor Lambert創立。Eleanor年輕時,就有算命先生說她會活到100歲,而且會成為時代人物。結果,她真的活了100歲,并成為美國的時代人物。她是美國服裝設計師協會(CFDA)的創立者;第一個創立了成衣設計與生產理論的人。在此前,時裝業還以定制為主。Eleanor發現在實際操作中,批量生產的成衣與為個人定制的設計與制版方法上有差異。
1943年,正值二戰期間,法國的時裝業受到重創。世界各地的媒體和顧客無法再飛到巴黎看設計師的發布會。美國一直想打破以法國為全世界時裝中心的魔咒,機會在此刻出現。Eleanor 趁這個機會,在美國舉辦了時裝媒體周。將美國設計師作品集中到一起,在同一時間和空間展現給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自此,American designers終于贏得世界級媒體的注意。特別是Vogue原本只報道法國設計師,開始報道冉冉升起的美國設計師新秀。
從此,1年2季的時裝周就成了固定儀式。相當長一段時間,時裝周就是一個商業盛會。設計師present,媒體報道評論,買手下單。可是越來越多的名人的加入,逐漸讓時裝周變成一場娛樂明星秀。媒體的關注點,也從服裝轉為名人。在國內,早期的時裝周基本上是自娛自樂為主的。雖然一路上走來,被詬病不少,但回頭來看,如果沒有這些年的自娛自樂所做的積累,中國今天的時裝周和設計師也不會達到現今的水準。
不過事物都有兩面性。花數十萬到數百萬,只是為了呈現一場十幾分鐘的秀,所有的布景很快會被拆掉,是不是有價值的投資? 雖然這一形式似乎已成為慣例。但是從商業角度而言,真正要了解設計師產品有很多方法:靜態展,或者簡單的搭臺由模特兒展示一樣可以達到目的。現在的一些秀,有些本末倒置。秀的形式大于內容。耗費巨資,浪費巨大。雖然在視覺上給人更大的震撼力,但是想想這只是一場讓人的感官興奮10幾分鐘的秀,不免還是讓人感覺浪費。
另外國內各地扎堆式的時裝周,也令人疑惑不解。中國國際時裝周 和上海時裝周 作為兩個老牌的時裝周基本形成自己的風格。前者注重成熟品牌,后者推進新銳設計師。但是寧波,青島,深圳,重慶,虎門,還有三四線城市都做時裝節,不知為了啥?更多的城市做時裝周,不一定是壞事。但是,扎堆做一樣沒有自己特色的時裝周,意義何在?
再來帶大家看看時裝周的全貌。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能看到的只是展現在T臺上的模特兒和時裝本身。其實,時裝周的活動不僅僅只有T臺秀。
時裝秀場之外的觀眾也是攝影師焦點之一。
時裝周也是品牌公司促銷期。大廳內提供免費酒水,還有其他商品試用。這是家洗發水公司提供試用裝。
賀卡公司提供免費的郵寄賀卡服務。每張賀卡都非常精致,設計感十足。你可以任選一張,寫好內容和郵寄地址后,卡片公司會幫你郵寄。
時裝周通常都是由當地設計師協會主辦的。 對于設計師協會及時裝周而言,挖掘與扶持新人也是很重要的工作。雖然,中國也有不少服裝紡織企業贊助挖掘新人的活動,不過大多數贊助都是提供些獎金發個獎杯似乎就結束了。在這方面, 國內和國外類似比賽最大的差距就在于后續扶持。國內總是把頒獎的那一刻搞得高大上,下了舞臺,選手又要繼續孤軍奮戰,而且最終絕大部分銷聲匿跡。真正的國際大賽,比如王海震曾拿到的fringe、 國際羊毛標志大獎賽亞以及美國CFDA,提供的是至少2年的扶持,具體包括資金投入,到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市場推廣,以及定期請專業人士提供咨詢指導。 這才是比賽的意義所在。
以美國的CFDA如何扶持新銳設計師為例。首先需要聲明,他們的扶持計劃只針對美國公民。比賽形式也不是大眾投設計稿然后評委選評,而是由3個業內人士推薦,然后評委根據被推薦人的情況,調查考察其設計潛力及商業前景。看上去好簡單,這要在中國,找幾個人推薦還不容易? 事實是,推薦人的資質必須是業內身居高位的,最好是一說大家都知道的。這就是個門檻。聽上去不太公平,因為新人怎么有機會接觸這些大牌人物?
那么在美國,新人設計師何接觸到大牌人物以獲取他們的青睞呢?首先,如果要接觸時尚行業的大牌明星,你一定要到紐約。另外,這些人沒有我們想像的那么高高在上,特別是在紐約這個匯集了世界精華之地,很容易可以找到他們的公司。 紐約傳說中的Garment District,那里聚集了大大小小的服裝品牌公司。這些公司常常會招聘實習生,所以申請做這些公司的實習生就是一類方法。特別是時裝周期間,幾乎參加時裝周的公司都要需要幫手,這就是個學習、認識人的好機會。當然,對于帕森斯學院的學生來說,他們占著絕對的優勢。如果覺得自己競爭力不夠,比如不是帕森斯等一線院校的畢業生,那先找個二三線的公司。 只要你到了紐約,踏入了這個圈子,你會發現,在這個圈子里很容易就通過誰認識了誰。總之,堅持不懈勤奮努力是必須的。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通過做實習生后來認識了幾個大腕兒人物,因為工作勤奮,設計也很有特點,所以獲得推薦,得到CFDA兩年扶持。
{page_break}一旦獲得CFDA的支持,他們除了提供創業獎金,還會提供創業空間。我去過的他們的孵化園區,整層樓被分割成幾個大概三四十平的房間,足以做個design studio,放些設備桌子等。當然,最最重要的是時裝周這個通向國際市場的平臺。 另外,CFDA還會邀請業內有經驗的人士過來做商業輔導,或者請商科學院以新秀設計師品牌做案例分析。總之是真正全方位的商業扶持。不是比個賽,頒個獎,發個證書就結束了。
也許你會問,為什么這些企業在沒有直接經濟效益的前提下愿意投錢給新人?為什么沒有工資也愿意去輔導素不相識的新人?這個當然有個體因素,總有人熱心腸,總有人冷漠些。但從大的層面來說,一是雖然沒有直接經濟利益,但是會有社會影響力。CFDA本身是個巨大的社會資源庫,所以能與之合作,本身是個榮譽。其次,聲譽在任何領域都極其重要,沒人希望被描述成一個自私冷漠,不愿意助人的形象。最后,對企業來說,這也是為自己挖掘新人的方式;對個人來說,許多人曾經受惠于CFDA,待自己成材了再去幫助新人也是種回報。總之這是個建立在良性循環基礎上的系統。
雖然介紹了英美如何挖掘新人設計師,也鼓勵青年設計師們努力向上,積極進取,但我依然要補充兩點。第一,成功確實需要機遇,所以前輩的提攜很重要。但前提在于,你必須是個值得提攜的人。你真的熱愛你所做的,并且擁有勤奮、踏實的品質。抱著將別人當扶梯,過河就拆橋的心理,在任何領域都不可能成大器。即使成功一定也是顆流星。 第二,成名沒有想象得那么幸福。在時裝這個領域,你的身材、衣服、style和命一樣重要。很多明星設計師不敢吃飯,只能吃維持營養的藥片,一年馬不停蹄地趕新季產品。這對身心都是巨大的挑戰,沒幾個人有健康的體魄。如果想長壽,不如細水長流,勤奮工作的同時,享受美好的生活,不必以成名為目標。 只要發自內心做你所愛,日積月累,總有成果。
最后,再來報報每年度一次的美國時裝行業Gala dinner。這是個全球時裝行業的明星們聚會。CFDA每年的新人,年度設計師都是在這個晚宴上宣布的。參加一年一度的紐約時裝行業Gala Dinner。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