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服裝產業轉變日漸成熟
2010年4月30日晚,飛碟造型的世博文化中心內,上海與世界的約會如期而至。這場盛大的國際展會,不僅證明了中國日益增長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表明了中國和上海的信心,也表明了世界其他地區都在急于討中國的歡心。 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更是讓城市從扼殺大自然的角色轉變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
這也進一步表明,低碳不僅是一種口號,一種宣言,尤其對于中國服裝行業來說,這將是我們肩負的一種時代新責任。 其實,目前,我國服裝產業的外部環境和內在產業能量已經大不相同,整個世界時尚業的生態也正在發生改變,中國由“服裝大國”向“服裝強國”轉變的時機逐步成熟。
在這段時間,中國消費群體將越來越成熟、消費市場也越來越理性,比如,狹義廣告宣傳方式將越來越受到質疑。中國服裝品牌必須通過創意來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審美追求,通過獲得時尚話語權最終帶來產業的附加價值,實現產業的良性發展。 雖然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了發展的新機會,但是,我們不能因此簡單地認為中國時代已經來了。
我們必須看到,在這次金融危機中,雖然很多國際品牌遇到了困難,但從品牌文化的滲透,品牌管理的程度,產品研發水準,以及軟實力打造和創新能力來說,我們與國際同行的差距依舊很大。 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正在積極制定戰略,在鞏固高端市場的同時,開始向中國二、三線市場邁進。 其中,一些品牌開始回收代理權,在中國市場采取直營;而另外一些品牌則通過像大連國際品牌代理中心這樣的中介機構進入中國市場。
事實上,中國服裝品牌競爭時代才剛剛開始。過去,我們行動大于思考,而現在,我們應該拿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特殊時期的發展戰略。 在新的歷史機遇期,重新定位與分析中國市場的變化,是每個中國服裝品牌的必修課。尤其是在后危機時代,我們更要用全球化眼光,用未來十到十五年時間,積極謀劃并實踐幾代人為之奮斗的中國“服裝強國”之夢。
我們看到了,最近十年中國服裝品牌發展非常快,呈現百花齊放的格局。既有一些像新郎、紅豆、米皇這樣銷售額比較大的大眾品牌,也有一些像例外、吉芬這樣具有創意和個性的設計師品牌,它們在中國商業領域已經取得了不少市場份額……
當然,我們追求的強國夢,并非“目空一切”,而是中國與世界、產業鏈之間以及所有相關者間的和諧生態,準確地說,中國的強大,只是讓我們更加了解自我,更好地服務世界,更好地服務中國。 這對中國服裝業來說,既是破局,又是重生。 而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拿出我們最大的勇氣和智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