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沿海→成都 一雙鞋的產業轉移路
[鏡頭]
時間:3月11日到3月15日崇州市委書記范毅帶著崇州的招商團,在長三角的上海、江蘇、浙江各大城市高密度高強度地穿梭。5天時間,單邊行程 3000多公里,接觸數百家企業。14日,他們進入溫州,舉行“2008成都·崇州制鞋產業推介會”,驚動整個溫州城,會場一下子來了200多家制鞋企業負責人,包括溫州制鞋業龍頭企業之一的巨一集團,當場簽約10家,許多鞋廠老板紛紛表示要組團到崇州考察。
接著,直接負責招商的崇州市長助理何雨繼續南下考察福建泉州、莆田和珠三角的廣州、深圳、東莞等地。
時間:3月20日范毅參加成都大洋創新制鞋產業孵化園奠基儀式,這個孵化園是專門為中小制鞋企業而建立的,籌備期間就吸引100多家制鞋及配套企業。此時,崇州整個制鞋企業規模達到300多家,而在去年年底,這個數字是218家。
謀動 一次東南沿海之行
崇州 從招商到選商
崇州此次大規模“主動出擊”,緣于范毅與溫州制鞋企業老板的一次交流。他們告訴范毅,受政策和市場因素影響,廣東不少制鞋企業關閉或轉型。數據顯示,2007年前三季度,廣東大約有近千家鞋廠及相關配套企業或主動歇業或倒閉或外遷。除了制鞋業,遭遇困境的還有制衣、玩具加工、電子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
范毅敏銳地察覺,“這是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大好時機,必須主動出擊”。
外遷與承接,中國制造業的“東移西進”,在2008年明顯加速。
承接產業轉移,成都與東南沿海城市,因“一雙鞋”聯接得更加緊密。
“為了主動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市委、市政府決定在3月5日以前把所有大型會議全部開完。”春節過后,范毅感到強烈的緊迫感,沿海制鞋企業不斷關閉的消息傳來,他已明顯感到“東鞋西移”的腳步聲越來越急促。
制鞋業是成都市規劃的九大產業集群之一。在范毅看來,崇州在承擔武侯區“中國女鞋之都生產基地”功能之后,必須“眼睛朝外”,瞄準長三角、珠三角,主動承接沿海和東部地區產業轉移。
2005年就具體從事招商工作的何雨,也明顯感受到“東鞋西移”的加速。“以前,即使是一家很小很小的企業,我們主動上門磨破了嘴皮還是請不動。而現在,我們不是招商,是選商。”變化的主因還是整個制鞋業對成都的信心。“在東莞,我遇到一名來自西班牙的著名鞋類采購商,他非常熱情地跑過來對我們說:中國的制鞋業以后就在成都!”
大勢所趨,勤練內功做好服務,不怕“鞋”不來。但要“選”,也要走出去才能“選”到又好又快發展的項目。
按范毅的計劃,崇州的主動出擊,將“參加成都市今年在東部沿海舉辦的3—4次重大招商活動”。
崇州想要向東部發出這樣的信息:我是“東鞋西移”的最佳承接地。
規劃 一大產業轉移之夢
成都 全國最大鞋業制造基地
謀定而后動的不只是崇州。
按《成都制鞋產業集群發展規劃》,成都市將在2015年成為全國最大的鞋業生產基地,國內制鞋業重要的研發設計及檢測中心、貿易中心、人才培訓中心、品牌展示中心、信息中介服務中心,形成年生產能力達5.5億雙,制鞋產業總規模1000億元,帶動成都及周邊96萬人就業的規模……
根據中國皮革協會的信息,目前全世界每年鞋業生產規模為160億雙,每百雙鞋中有一雙產自成都,成都年產皮鞋為1.6億雙,并以女鞋為主,年產量在1.4億雙,制鞋業從業人員近15萬,年產值達150億元。
產業基礎和完善的規劃,為成都承接“這雙鞋”搶占制勝先機。武侯、崇州、金堂,各顯身手。
武侯,提升設計、研發能力和品牌知名度。2006年武侯區得到“中國女鞋之都”稱號,在區域品牌上具備優勢。2007年,武侯區通過舉辦中國女鞋之都國際采購節,開始與國際鞋業進行交流合作,著手實現品牌、渠道、研發等方面的提高。
崇州,在“東鞋”茫然之時,加快“請進來”步伐。到2010年,引進大中型制鞋及配套企業500戶以上,年產皮鞋1.2億雙,工業產值1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7萬個;到2015年,達到產值400億元。
金堂,打出“人才牌”。金堂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18萬人,其中鞋業人才是這支“大軍”中人數最多、實力最強的一支。縣委書記何立斌曾遠赴深圳,請打工“打”成老板的金堂老鄉們回鄉辦廠。目前,全縣已有7000余人回鄉創業,開辦企業近300家,其中制鞋企業占一半以上。金堂規劃,到2010年,入駐制鞋及配套企業300戶以上,年產8000萬雙,產業總規模達到72億元。建成較大規模的鞋業技工學校,年培訓各等級技術工人1萬人以上。
波動 一場人才回流之旅
驚喜 親情激發激情
產業轉移帶來人才回流這一意想不到的驚喜,崇州感受到了。
在東莞,何雨與一家臺資制鞋企業正在談判,突然,臺灣老板收到一條短信,馬上笑呵呵地遞給何雨看。原來,這家企業原生產部經理是四川人,前不久跳槽去了另一家工廠,當聽說這家臺資企業有意要到崇州發展后,主動請求回到這家企業并希望能派到崇州來發展。
“那位老板對這種現象很高興,給他到崇州來投資增加了心理砝碼。”何雨說,“東鞋西移”中將可能伴隨著大量的人才回流現象發生。
跑熟了東南沿海制鞋企業的何雨,對沿海制鞋企業人力結構頗有認識,他說:大量早期出去在制鞋工廠打工的川籍工人,其中有1/3到1/4已成為中高層管理人員,其中“星期六”鞋業的總經理就是廣元人,這使得崇州在承接產業轉移過程中,“大打親情牌”是其一個重要特征。
“這是一個好現象。勞務的回流,使勞動力成本減小,還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甚至創業激情。”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武元注意到這種產業轉移下的人才流動現象,認為農村的空心化嚴重,“就地就業比遠程就業好”。
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府參事、成都理工大學教授孫傳敏,曾經提出過《關于在龍泉山以東的金堂縣東南部設立成都市產業轉移后備基地的建議》,勞動力是他關心的一大問題。金堂縣作為勞務輸出大縣,當初設立工業集中發展區,當地勞動力“空心化”的局面,讓“找人”居然成了工作重點。
產業轉移,給勞動力回流創造了條件;勞動力回流,又促進產業轉移進一步順利深入。
一雙鞋的產業轉移,要讓成都圓上兩次夢:成為全國最大的鞋業制造基地和川籍制鞋人才回流的大本營。
鏈接
珠三角傳統產業大洗牌
由于土地、勞動力、能源價格大幅上漲,同時隨著人民幣升值和一些國家實施貿易保護,沿海地區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受到嚴峻挑戰。傳統產業轉型和升級成了珠三角和長三角必須面對的問題。
據統計,廣東省紡織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33個,2007年1—8月虧損面為22.05%;東莞玩具業成本上升60%,訂單大量減少;虎門鎮1400多家外商企業,近兩三年來急劇下滑到800家。
據亞洲鞋業協會統計,廣東鞋業企業中,除了部分倒閉外,目前有25%左右到東南亞,如在越南、印度、緬甸等國家設廠,有50%左右到中國內陸省份,還有25%左右的企業目前處于觀望狀態。
不過,由于產業不配套等原因,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轉移出去的只是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環節,而核心的技術研發和采購貿易依然留在廣東。
四川主動承接產業轉移
在剛剛結束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中,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是四川代表團關注度最高的內容之一。代表們建議,實施國家引導戰略,成立國家級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協調領導機構,統籌產業布局,落實鼓勵性政策,擬訂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時間表,支持資本和人才向西部地區轉移;同時,承接地要搭建好平臺,以產業轉移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業檔次。
據了解,目前綿陽市已將電子信息、家電等產業作為主要承接內容,該市將派出小分隊前往珠三角、長三角進行深入考察。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