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上半年重慶市繭絲綢行業運行特點分析
一、上半年繭絲綢產業總體呈下降態勢
(一)蠶桑生產。全市生產原種52500張(毛種),同比增加80.1%;生產一代雜交種99.4萬張(毛種),同比下降8.7%。
春夏兩季共發蠶種39.2萬張,同比下降26.5%;預計生產蠶繭1.3萬噸(26萬擔),同比下降23.4%;蠶繭收購綜合均價14.2元/公斤,蠶農售繭收入1.84億元。
(二)絲綢工業。1-6月生產絲類產品1778噸,同比下降21.2%,生產絲織品593萬米,同比下降28.4%。絲類、絲織品兩大產品質量與同期比有所提高。
實現工業總產值5.3億元,同比下降11.6%;實現銷售值5.2億元,同比下降16.1%;全行業54家加工企業(法人企業口徑),停產11家,運行的43家企業中,盈利企業12家,虧損企業31家,虧損面72%;在崗職工人數9843人,同比減少1970人,減幅為16.7%。
(三)絲綢出口。1-6月累計出口2186萬美元,同比增長1.6%。其中,絲類商品出口1231萬美元,增長32.6%;坯綢出口955.89萬美元,下降21.9%。出口市場13個國家和地區,同比減少5個,出口市場縮小。印度市場占出口總額的83%,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出口市場單一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好轉。
出口平均單價,白廠絲為2.348美元/公斤,同比下降0.8%;雙宮絲為2.132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1.5%;綿條為2.08美元/公斤,同比下降6.3%;坯綢為2.316美元/米,同比下降3.5%。絲類商品呈量升價跌態勢,坯綢呈量減價跌態勢。
二、上半年繭絲綢運行新趨勢
(一)蠶桑生產進一步在向最適宜地區轉移。春夏兩季,黔江、彭水、云陽、巫山、南川、萬盛等最適宜區縣發種量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二)蠶繭和廠絲質量進一步提升。全市春夏季蠶繭解舒達53.7%,同比提高近5個百分點。黔江、武隆、彭水、云陽、巫溪、巫山等區縣蠶繭解舒均超過60%。全市白廠絲質量達3A81,同比提高0.21個等級。
(三)積極降低行情不利因素影響。一是市繭絲辦先后兩次召開重點區縣重點龍頭企業座談會,分析行情,提出對策措施,同時印發了3個關于抓好當前蠶桑生產和蠶繭收購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區縣克服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抓好蠶桑生產,保護好桑樹資源和蠶農的利益;二是積極落實“東桑西移”、“十百千萬”、“高效生態”項目資金,確保盡快到位。三是積極推廣蠶桑綜合利用、土地流轉以及蠶桑保險,不斷提高畝桑經濟效益和解決蠶農栽桑養蠶的后顧之憂。四是逐步打破收購壟斷,允許符合條件的桑蠶合作社辦理資格準入,形成適度有序競爭局面。
三、繭絲綢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
(一)蠶桑的比較效益不明顯。一是市場行情疲軟,蠶繭價格下降,與其它多數農產品、農用物資價格大幅上漲形成強烈反差;二是栽桑、養蠶、賣繭的傳統模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套種以及桑椹、桑枝的開發利用沒有形成產業化;三是專業化養蠶程度不高,規模經濟效益不明顯。
(二)世界經濟放緩,國際絲綢市場疲軟。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2008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增速減緩,經濟出現疲軟現象,絲綢消費增長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雖然國內生絲價格二季度上升至19萬元以上,但絲綢出口總的表現是白廠絲走勢好,但雙宮絲、坯綢滯銷,出口總量未能有效增長,出口價格總體仍處于低位,抑制了重慶絲綢的出口增長。
(三)宏觀調控政策降低了企業生產和出口積極性。一是去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企業出口要實際上承受匯率損失,出口已基本沒有利潤,甚至是虧損;二是國家采取了銀根緊縮的貨幣政策,利潤微薄的絲綢行業更是雪上加霜,絲綢企業貸款難度加大和財務成本增大;三是出口退稅率下調,對勞動密集型行業來講,其壓力也是顯而易見的。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