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天氣拷問春裝市場
今年對于春裝的銷售令很多商家、生產商戛然而止。事實就是在不少地方,人們都還沒有感受到多少春天的氣息,就集體脫下棉衣穿上了夏裝。突如其來的“短春”,自然使得春裝沒有迎來旺銷便進入大促銷行列,夏裝則直接進入了銷售旺季。天氣的不給面子,使得商家們幾家歡喜幾家愁。把“寶”押在春裝上的商家今年真是禍不單行。
一直以來,大多數服裝企業提前半年設計出樣衣,召開秋冬或春夏訂貨會,根據代理商或國外采購商的選擇來決定大批生產的服裝款式。然而這個模式一直有個漏洞,就是對天氣的難以把握。因為服裝企業和代理商都沒有第六感官,更不能先知先覺,誰也算不準半年后的氣候會怎樣,更不敢對六七個月后的市場銷售形勢打包票。
企業的這一“應季生產模式”,因產銷周期過長使得它們被迫“靠天吃飯”,并與快捷變化的市場脫節。
憶往昔,與今年遇“冷”的春裝一樣,2001年的暖冬也曾讓服裝廠家跌過跟頭。尤其是羽絨廠家,把一年的“寶”都押在冬季,造成了羽絨服的大量積壓。接受暖冬的教訓,2002年深秋,各羽絨服廠家都不敢貿然開工。不料,進入10月之后,冷空氣突然提前到來。波司登的生產車間晝夜不停加班加點,北方各省在廠門口等著拉貨的大卡車依然排成了長隊。
而經濟學界有“一度效應”之說,也就是氣溫發生1℃變化,商品的銷量就會隨之發生較大改變。如此看來,揣測“老天爺心情”,不如緊跟需求變化。
隨著小編的走訪和調查,發現按目前,更多的企業走上了突變的道路,改變了粗放型、“押寶”型的初級組貨模式,走上開放型、快速反應型的組貨之路。有些企業還設計了自己的氣候圖。比如海瀾之家,其散布在全國各地的約3000家門店,每家每天都要填寫一個關于當地天氣、氣溫、來店顧客穿衣狀況的簡單調查表,在當天下班時發回企業總部。這樣,總部對于各地的天氣情況都有掌控,對于各門店的具體發貨安排也就有的放矢了。
其實對因氣候而異的服裝業而言,如何有效應對氣溫變化,減少庫存率,恐怕是所有服裝企業在設計新品、部署營銷策略之初便亟須解決的問題,一個看似不大卻相當關鍵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