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慎部署 開拓美國零售市場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服裝市場,過去20年,美國服裝店行業營業額每年皆有增長。但金融海嘯下,2008年首次負增長2.2%,而2009年負增長更擴大至3.4%。
進入2010年,美國零售市道出現回穩的跡象。今年第一季度美國消費者開支增長3.6%,為2007年年初以來最大增幅,消費者信心指數亦持續錄得上升(3月為57.3,4月為61.9)。其中3月份整體零售額環比增長1.6%,同比增長7.6%,又以服飾專賣店增長最為顯著。
美國服裝市場“見底回升”,現時是否中港服裝品牌“走出去”開拓美國零售市場的良機呢?
開拓新市場的關鍵考慮點,不外乎“營業額”與“成本”。“營業額”關乎各個品牌定位及產品適銷與否,難以一概而論。“成本”則涉及店鋪租金、店員工資及產品成本,“產品成本”亦與品牌定位及產品有關,故在此只探討美國的“店租”及“工資”的走勢,以作為進軍美國服裝零售市場的參考。
店租及工資成本可能上升
美國店鋪租金的走勢,主要由“每平方呎零售額按年增長”所帶領,并領先約一至兩季的時間。故總體零售面積減少(相信有不少服裝零售店于金融海嘯后結業),服飾專賣店的銷售回升,亦預示“每平方呎零售額”取得正增長,意味“租金水平”亦將緊隨上升。市場上亦大致預測,美國零售物業的租金有可能于2010年底回升,故隨時有“加租”風險。
店員工資方面,服裝店員的平均時薪雖于09年持續下跌,但美國的最低工資,則由2008年的時薪6.55美元,上調至2009年7月的7.25美元(上調幅度為10.7%),故相信在“市道向好”及 最低工資的限制下,未來工資下調的空間將有限。
從上可見,若準備開拓美國服裝零售市場,較低的“店租”及“工資”能夠給予“新進場者”在成本方面的競爭優勢,將隨著市況回穩,而逐漸消失。成敗仍系于品牌本身的定位及產品是否適銷,故此,各個準備“國際化”的中港服裝品牌,可審視自身的品牌策略及產品組合,把握美國服裝零售市場的商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