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價熱”為難中國紡織服裝外貿行業
眼下,由歐美客戶發起的“壓價潮”正困擾著回暖中的中國紡織服裝外貿業。
至少在今年5月初舉辦的第107屆廣交會上,這股“壓價潮”得到集中體現。在海外訂單數量初現復蘇,然國內相關產能便得到相當釋放之際,海外進口商憑借手中依然稀少的訂單,獲得了議價實力的提升。根據相關統計,在今年廣交會期間,采購商普遍壓低價格幅度在一到兩成。由此,這也成為中國服裝外貿業歷經一個最困難的寒冬期后,面臨的又一個生存考驗。
外需乍暖還寒
剛剛熬過一個出口寒冬的中國服裝外貿業沒想到會迎來處境更為復雜的一年。
去年第四季度以來,我國外貿出口凸顯“復蘇”跡象,來自國外的訂單穩步回升,使得因全球金融危機而陷入困境的外貿服企看到持續回暖的希望。
但“好日子”卻并未就此到來。后危機時代的“反復”特征和中國服裝出口產能隨全球經濟表面復蘇而迅速回暖現狀,讓海外進口商掌握了更多主動權和議價權。
全球最大的出口貿易商香港利豐集團就感受到了服裝外需的反復。“上半年接單沒問題,但過去的一到兩個星期,訂單還是經歷了曲折、反復。”香港利豐集團董事張家敏在中國社科院《2010年商業藍皮書》的發布會上表示,作為出口企業,利豐能感到國際經濟恢復的緩慢,尤其是歐洲五國的破產危機等還在影響全球消費市場的復蘇。因此而來的歐美各國升溫的貿易保護更給出口企業帶來很大壓力。
“今年以來中國制造的產品價格正明顯下降”,張家敏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與2008年相比,目前價格低了“至少5%到10%”。據利豐公司統計,盡管中國紡織制成品的出口價格曾在2008年下半年開始下降,但從全年來看,2008年中國紡織制成品的出口價格依然與上年度保持持平。
簡樸的“壓價”行為其實是中國服裝出口企業運營形勢趨于嚴峻的顯現。相關專家指出,采購商敢于大肆壓價正是看準中外貿形勢向好帶動更為大量的出口產能增加這一現實,新的資金的投入使采購商選擇更多,外貿利潤必然下滑。
而因原材料等成本大幅上揚,加上用工緊張、人民幣升值預期等因素,服裝出口企業的生產成本已不斷上升,這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外貿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
內外貿一體有助議價權提升
廣交會上,中國紡織服企議價能力的減弱得到了集中展現,而在此之前,今年初,我國紡織服企出現的大面積用工荒,及這背后展示的產能迅速擴張,則成為了中國紡織服企受困“壓價潮”的原因之一。
鑒于目前出現的“壓價潮”現象,對于許多外貿紡織服企,這事實上成為這些企業的一次生存考驗。對此,相關專家表示,現在,外貿服企仍應該努力拓展內銷市場,而作為政府層面,國家應該進一步促進內外貿一體和流通業的發展,以幫助外貿企業擴內需,及渡過難關。
“內外銷市場經營模式截然不同,內銷市場仍未規范、企業補稅金額巨大,以及內外貿商品檢測標準不一等都構成了對內外貿一體化的制約。”張家敏表示,“國家應該促進內外貿一體化,加強規范和增強法規透明度,借此促進內銷市場的發展,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這樣也將降低外貿企業的‘準入門檻’。”
張家敏的觀點得到社科院的贊同,社科院認為,整合內外貿體系,實現資源共享,將有利于提高“中國制造”的議價權。
而至于在市場層面中,有何具體措施能幫助中國紡織服企盡快實現內外貿一體化。
香港利豐中心表示:“關鍵一條是要大力發展以經銷批發為代表的中間商,重視建立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流通企業,借此協調理順各種資金和瓶頸問題,以實現內外貿對接。”
被視為中國外貿出口“縮影”的廣交會更可見一斑。據介紹,在今年4月15日至5月5日舉行的第107屆廣交會上,到會采購商和出口成交雖然呈現恢復性增長,但仍未達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商務部表示,中國外貿出口徹底恢復尚需時日。
尤其值得注重的是,此次廣交會上中國出口服企遭遇了可稱史上最為激烈的“壓價戰”,而經歷三年多穩步提升的“中國價格”的議價權再次轉回海外。
“企業壓力非常大”,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王宇介紹,以前客戶下單都是10萬件,現在壓到5萬件,以前都是45天交貨,現在要求30天交貨,原來是7美金一件,現在壓到4.5美金一件,而且質量不能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