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貶值 出口企業積極套保避險
近期對金融工具規避匯率損失,甚至將業務向其他國家轉移。
歐元套保增多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從幾家中外資銀行了解到,在歐債危機爆發前,人民幣兌美元升值預期較高,進出口企業做的規避匯率風險的金融產品主要是美元品種,近期歐元產品才逐漸多起來。
歐元大幅貶值讓出口歐洲的企業的業務陷入泥潭。威爾克貿易(嘉興)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何建良昨日對記者表示:“自從3月份開始歐元就一直在跌,現在企業的利潤和以前相比下降了15%~20%。如果歐元繼續下跌,那么出口歐洲的這塊業務很可能要‘連根拔起了’。”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金融市場銷售總監陳漢業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最近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升溫和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所引發的歐元急劇貶值,很多企業在套保業務的操作中變得更加積極,比如保值比例的提高,產品選擇多樣性等。
陳漢業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企業固定出口歐洲五金工具,通常在年初會確定未來一年的出口合同以及價格。在2010年初,公司確定今年的匯率成本為1.3200,當期歐元的匯率水平為1.3500。因此公司根據每個月出口額200萬歐元,鎖定歐元/美元結匯匯率為1.3450。 那按照目前的匯率1.22,公司通過該遠期合約可獲得每個月25萬美元的補貼。
陳漢業同時強調,如果歐元上漲,公司該遠期合約會有損失。但是由于該合約鎖定價格已經高于公司的成本,因此公司還可以保證1.90% 的盈利,從而保證公司業務長期穩健發展。
金融工具有限
由于目前中國尚未開放人民幣的期權市場,衍生產品的種類相對有限,且以美元兌人民幣套保產品為主。常見的外匯兌人民幣套保產品有遠期外匯買賣、平價遠期外匯買賣、結構性遠期買賣。
何建良告訴記者,其所在的公司也通過遠期結匯等金融工具規避匯兌損失,但是他認為,“金融工具并不能解決出口歐洲企業的根本問題,只能是避免企業的一些損失。我們已經開始尋找日本、韓國等國家的貿易機會。”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測算,如果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兌歐元升值幅度按年率計算“持續維持”在10%左右,則中國對歐元區的出口年同比增速將下降到個位數;如果升值幅度“持續維持”在10%~20%,則對歐元區的出口將出現個位數負增長;如果升值幅度“持續維持”在20%~30%,則出口同比可能出現兩位數的負增長。
一家中資行人士還對記者表示,由于人民幣匯率政策目前尚不明朗,銀行選擇“按兵不動”,待人民幣匯率政策明朗后再確定業務方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