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的一路高歌猛進
“中國紡織工業大進大出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消費品出口高增長的時代將得以終結。”近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表示,基于此大勢的判斷,紡織服裝產業從“成本導向”到“價值導向”的轉變不可逆轉。
曾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成本導向”作為紡織服裝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成就了“中國制造”的一路高歌猛進。如今,當金融危機的灰色陰霾逐步散去,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也開啟了新一輪的自我審視與價值探尋。
“未事而知其來,始事而知其終,定事而知其變。”孫瑞哲說道,對于產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應當具有理性、精準的知與行。在他看來,從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宏觀大勢,到每一個紡織服裝企業的微觀運營,都離不開“前瞻”、“堅持”、“靈活”這三個關鍵詞,這將成為決定其良性發展的主導價值觀。
前瞻——漸行漸遠的“低成本”時代
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曾經作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核心競爭優勢”為其他紡織服裝生產國所艷羨。不過,遺憾的是,在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環境下,“低成本”與“高附加值”似乎成為無任何邏輯的因果關系。與此同時,“低成本”時代漸行漸遠,這也使得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勢必尋找新的競爭利器,力保成為貨架上的首選。
一系列數據,正在印證“低成本時代”的漸行漸遠并非空穴來風。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勞動力成本普遍提升區間。”孫瑞哲向記者透露,今年以來,多個省區已先后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平均上調幅度為17%左右。無疑,勞動力成本的繼續上漲,將進一步加大企業運營壓力。
“資源成為了一個現實而嚴肅的問題。原料價格高位狀態無法改變。”孫瑞哲同時表示,受棉花等原料供應短缺、部分市場資金追捧以及植棉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今年以來我國紡織行業的原料成本呈現快速上漲勢頭。
“燃料動力成本、交通運輸成本也在繼續上漲。”孫瑞哲補充道,“2010年1-4月,工業企業的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3.6%,較一季度繼續提高0.1個百分點。生產要素價格的持續高漲已成為現階段行業運行的突出問題。”
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中國紡織服裝產業在新經濟條件下的主要矛盾已經凸顯——如果不對這些矛盾進行及時化解與稀釋,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無異于在搖擺不定的消費需求上再度撒鹽。
不過,孫瑞哲也認為,低成本時代的遠去,并非對所有紡織服裝企業來說都是雪上加霜。這同時也是他在多個場合提及的“產業集中度”現象——銷售額在1億元、3億元、5億元以上的規模企業,銷售額在2003年分別占到了全行業的56.5%、33.8%和24.7%,2008年,則分別占到了全行業的63%、42%和33%。
強者更強,弱者出局,產業發展正在以某種略帶殘酷而現實的基調螺旋上升。
這一判斷,同時也得到了中金公司關于“靜態敏感度測算”的印證——
據統計,凈利潤率較低的企業受工資上漲影響相對較大。低利潤率、高人工成本的加工型紡織服裝企業當工資上漲超過20%時,其利潤下降幅度大于20%。而縱向一體化生產模式及具備產品開發和節能減排等競爭力企業,業績對人工成本敏感度相對較低。另外,內銷品牌具有較強提價能力,而出口制造型企業難以很快提升價格。
“事實上,競爭力的維系,不在于勞動力成本上漲,關鍵在于能否形成成本穩步提升和企業的逐步調整相適應。”孫瑞哲向記者給出了這樣的結論,企業的業務屬性、運作模式、研發能力、議價水平……這些細節指標,無一不在決定著它與低成本時代亦步亦趨,或者說在做著極其艱難的對抗。
堅持——立足內銷市場的發展潛力
據麥肯錫預測:2025年中國將成為僅次于日本和美國的全球第三大消費市場。
在看待內銷市場目前對整個產業的貢獻率問題上,孫瑞哲亦采用行業發展的“支撐”來形容對內銷市場前景的看好。
來自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表示:2005-2009年規模以上紡織工業內銷產值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間19.99%年均增長率有很大提高,達3.08個百分點。
“以2010年1-2月的數據來看,內銷產值同比增長30.35%,較上年同期加快23.72個百分點;內銷比重繼續提升達81.24%,較上年提高了2.04個百分點。”孫瑞哲表示。
孫瑞哲預測:至2030 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市場容量都將以平均每年至少10%的速度增長。從增量來看,城鎮化率穩步提高,潛在農村居民消費能力被逐步釋放。城鎮與農村居民的占比向50:50 逼近,收入水平的整體提高和城鎮化率的上升,將帶來消費能力的提升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他同時提示紡織服裝企業應避免在一線城市“扎堆”,應多關注國內二、三線市場。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即將進入下一個黃金十年。”孫瑞哲判斷,“誰能把握內需市場蓬勃發展的先機,誰就將成為最后的贏家。”
靈活——理性把握“有效需求”的市場脈搏
事實上,在孫瑞哲看來,盡管內銷市場遍地是黃金,不過,它并非為每個企業都能拾得,只有理性洞察“有效需求”的脈搏頻率,才能靈活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
在對“有效需求”進行細微分析之前,孫瑞哲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中國百貨業許多商品遠超歐美日百貨店同類別產品價格,虛高的商品價格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費需求,中國制造產品所代表的物美價廉很難惠及國內消費者。{page_break}
“金融危機過后,消費的泡沫伴隨著財富的泡沫被不斷過濾。而正是抑制消費的商業問題,反向促進了理性消費。”孫瑞哲表示。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理性消費”?所謂“理性”的基點,又存在于哪里?
孫瑞哲認為,尋找理性消費的基點,在于立足于中國國情的消費與時尚文化。在他眼里,“時尚平民化、功能大眾化”將是未來一個時期中國紡織品服裝消費的“主流訴求”。正是這樣的“主流訴求”,才能有效激發持續的消費動力,獲得廣泛消費市場的真實回饋。
具體來說,“時尚平民化、功能大眾化”的主流訴求主要有三層含義:首先,廣大消費者對優秀設計、合理品質、低廉價格產品的渴望;其次,負責任的消費者對環境友好、綠色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最后,則是明智的消費者對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品牌的忠誠。
在孫瑞哲看來,理性把握“有效需求”的市場脈搏,不僅將幫助紡織服裝企業掘金消費市場,同時,也將引發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一次集體變臉——只有對“有效需求”及其背后的需求動因有全面而不失精準的把握,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才能跨越“從無到有”的有形創新階段、低端重復的苦力階段、局部突破的單個企業競爭階段,步入“從無序到有序”的模式競爭階段、高端引領的智取階段,以及整體發展的供應鏈集成創新階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