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掌控利潤:收回代理權步伐加快
前不久,有消息稱,Hugo Boss計劃今年下半年在中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目前已簽署協議,Hugo Boss在合資公司中將占有60%股權。分析認為,中國市場有可能成為該奢侈品牌在全球的第三大市場。不過,這一消息到目前為止并未得到Hugo Boss中國方面的確認。而這之前,Burberry也表示,計劃以7000萬英鎊收購在中國30個城市的50間特許經營店,這一舉措,可將其2011-2012年度運營利潤提升多達2000萬英鎊。法國手袋制造商Longchamp也打算收購其中國分銷渠道,并已組建了中國團隊負責行政業務。另外,美國奢侈品牌PolobyRalphLauren也從迪生創建手中買回了中國分銷權。
其實,這些品牌并不是最早的試水者,早在2007年,Armani就在中國成立獨資公司,并宣布2008年在中國開設50家直營店;2008年1月,萬寶龍宣布收回上海國瑞信鐘表有限公司的代理權;兩個月后,法國夢特嬌收回代理權,該品牌還于2007年在廣州建立了中國總部,對內地市場進行直接管理;2008年5月,Coach宣布收購香港俊思代理的中國香港、澳門以及內地的Coach零售業務;同年,國際知名男裝品牌Dunhill開始逐步收回溫州、寧波、杭州地區的代理權。此外,Gucci等在國內奢侈品市場認知度較高的品牌門店也全部為直營。
奢侈品牌這種“過河拆橋”的行為究竟為哪般?據分析師分析,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代理商本身的問題。有專家表示,由于代理商資金因素的制約,不能將品牌所有品類的商品都購買過來,這就造成了不少奢侈品牌店鋪的商品品類不全。其二,代理商的服務并沒有達到奢侈品牌所要求的水平,其在擴張過程中還可能出現運營管理、人員水平與品牌發展不匹配的情況,這將給品牌形象抹黑。而奢侈品牌是最注重品牌形象的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轉為自營,才能夠確保擴張速度,還能平衡高速擴張與門店管理之間的關系。
當然,在更多的人看來,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才是奢侈品牌真正收回代理權的原因所在。相關數據顯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歐洲奢侈品消費的增長幅度只有2007年的一半,美國與之前基本持平,奢侈品消費大國日本甚至出現負增長。去年一季度,法國Gucci集團的總銷售額比上一年同期下降3.4%,而大中華區的消費增長卻高達13%。與之相對應的是,根據今年的胡潤財富榜,中國內地目前已有140位擁有百億元資產的富豪和1900位身家十億元的富豪,身家過億元的富豪更是多達5.5萬人。這些富豪平均擁有3輛汽車,4.4塊手表,年均消費170萬元。
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強勁增長與歐美高端消費領域的巨大反差,讓奢侈品牌坐不住了,不得不調整在華戰略,由被動轉為主動,以迎合全球奢侈品市場的走勢,加快布局高速發展的中國奢侈品市場。而收回代理權,不僅可以掌控利潤,還可以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