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貨業欲重啟“買手制”
據介紹,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百貨店從傳統自營模式轉向由品牌商控制進、銷、存過程的“品牌聯營”模式,品牌商進入商場,不需要支付租金,而是通過從品牌的銷售額中提取扣點作為百貨公司的經營毛利。
“目前百貨業的凈利潤不到5%。”廣百股份總經理黃永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是物業租金和人工成本越來越高。還有,現在很多供應商手頭代理了很多牌子,向百貨公司叫價的能力越來越強,給百貨公司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業內專家也指出,聯營扣點模式,也導致國內的百貨商場里的品牌和商品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同質化。據分析,希望通過百貨商場來擴大自身知名度和市場份額的品牌,會盡可能多地選擇商場來提高自己在消費者面前的曝光率。另一方面,百貨商場會不遺余力地去追逐擁有高人氣和好口碑的品牌。
“同質化下,百貨公司頻頻開打折扣戰,這也擠壓了百貨公司原本就不大的利潤空間。”
解決辦法:
提高自營購銷比例
因此,要解決利潤被攤薄的現狀,就要逐漸提高自營購銷比例,聘請“買手”采購商品。
“雖然要轉走自營購銷這一步很累,但是一定要走這一步,否則將永遠被房地產商和品牌商牽著鼻子走,毫無競爭力。”不過,黃永志也強調,要與生產企業對話,百貨公司的連鎖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門店規模大,談判能力才更強。
黃永志表示,走品牌代理、直接采購或買斷產品的路子,將戰略的品牌與百貨公司的發展捆綁在一起,對提高百貨公司的盈利有幫助。
據透露,代理商向生產商拿貨,價格僅是市場原價的三折左右。“如果百貨公司對接生產商,毛利率要遠遠高于扣點制,利潤起碼可以增加到近20%。”
據介紹,國外的百貨公司至今依然都是采用自營購銷的模式,商場有專業的“買手”直接到世界各地采購廠家貨品,特別是用自己的品牌去定購時尚個性化的商品。
但是,回報高了,風險也大了。對于百貨公司來說,使用聯營扣點模式,商品賣多賣少,只會影響其收入,但并不會虧本。而且,大部分百貨公司都會使用業績淘汰制,即是業績最低的就會被淘汰,以此刺激品牌商要想方設法提升銷售。
但是,如果百貨公司花錢采購的商品,銷售不佳或賣不動,百貨公司就要虧本。所以,商品采購是很考驗百貨公司“買手”的能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