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急跌23.6% 仍將走低
“出來混早晚是要還的”,得知棉價最近暴跌,幾家紡織廠老板忍不住感嘆:“上半年賺錢賺瘋了,現在吃進去的還得吐出來。”
發改委昨日發文指出,自11月12日起,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跌,23.6%。發改委認為這次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前期市場存在過度炒作。
截至11月18日,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近期合約價格由年初的13280元/噸上漲至27100元/噸左右,累計漲幅達104.07%。同期,現貨3級棉價也由12977元/噸漲至28500元/噸左右,累計漲幅達119.62%,如果與暴跌前33000元/噸左右的最高價相比,漲幅更是高達1.5倍左右。
不過,曾上演兩個月價格飆升75%的棉花期貨最近多個交易日出現跌停,而籽棉、皮棉等價格波動同樣劇烈,短短一周跌幅就達10%左右,市場交易也由先前火爆迅速變冷清。棉價暴跌引發整個紡織原料市場的“地震”,聚酯、粘膠、紗線等價格均明顯下跌。
同時,棉價暴跌意味著紗廠高利潤率走向終結。業內人士稱,從棉紗利潤來看,今年3月紗廠開始大幅飆升,部分企業毛利潤率達20%以上,隨后稍有回落,但總體看,今年紡企棉紗理論利潤普遍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常州市武進馬杭色織布有限公司總經理潘浩若告訴記者:“今年紗廠每噸棉紗的利潤可達6000~10000元,以前每噸只有1000~2000元,紗廠手中現金流非常充裕,是這幾十年里最好的一段時間?,F在棉紗價格已開始松動,每噸下浮500~1000元,再過一兩個月行情會進一步明朗。”
紗廠今年盈利的秘訣,就在于年初棉價尚未大幅上漲前儲備了大量棉花和紗布。此前華孚色紡證券事務代表姜澎曾對本報表示,該公司今年在棉花價格較低的時候收購了大量棉花,因此在經營上有較大主動權。
不過,“成也囤貨,敗也囤貨”。江蘇淮安的一家棉紗廠,正常棉花庫存應在4000噸左右,由于今年銷量太好,庫存急降到約1000噸。業內人士分析,今年棉紡企業所面臨的行情是多年來難得一見的,由于盈利能力大增,成品庫存幾乎沒有,多數紡織廠的紗布庫存一般都在半個月以內。今年10月份,棉紡企業紗、布平均庫存天數已分別降至6.82、8.74天這一歷史低點。
庫存見底的紗廠派出了大量業務員采購棉花,業內人士說,在棉花漲至每噸3.3萬元高點時,紗廠采購了不少棉花,如今棉價跳水,這些紗廠前段時間買得越多,后面的苦日子也就越難熬,上半年賺的錢還得吐出來。
潘浩若認為,由于國內棉花和棉紗價格大幅飆升,使紡織服裝業訂單加速向越南、印度等國家轉移,原來是成衣企業向外轉移,現在越來越多的紡織企業加入轉移隊伍,這些都會減少對國內棉紗的需求。目前紗廠雖然下調了棉紗出廠價,但降幅還不大,由于現金充裕,一些紗廠仍在硬扛,如果明年1~2月美國等海外市場對中國的訂單明顯減少,估計棉紗價格還將走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