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老手藝:“彈棉匠”一聲的嘆息
47歲的老彭是湘鄉人,祖輩以行頭和父親上門彈棉花,扁擔一頭是彈弓和牽線桿,另一頭則是碾餅、木槌、棉線之類用具。
12年前,老彭和妻子來到株洲,在南沿社區開了一家棉被加工鋪,以此為生。
9日清晨5點,老彭早早起床,取出跟了他29年的彈弓,繃上弦,撥動一下,聽聲音有些不對,又調了調,再用黃楊木槌試彈,直至聲音清脆悅耳,才放心收好。
加工鋪里,到處可見細碎的棉絮,老彭仿佛全身染霜,發梢、眉頭都沾著棉絮兒。“干這行,一年之中只有10至12月比較忙。”老彭扯下口罩,撣撣身上沾染的棉絮說。最近天氣變化大,客人較多,最忙的時候,每天要彈16個小時棉花,忙起來連吃口午飯的時間都沒有,一直要干到晚上十一二點。
如今市場上羽絨被很是走俏,手彈棉被則日漸萎縮,為保持競爭力,加工價格不能過高,致使這一行利潤微薄。
“舊棉被翻新,加工費是按被子的尺寸算,如客人自己有棉花,一床2M×1.8M的被子加工費也就20元,做一床同樣的新棉被只需300元左右。”老彭說。
幸好有不少老居民仍喜歡手工棉被,“回頭客很多,有些人專門從河西趕過來。”
老彭說,近兩年生意越來越難做,棉花價格一漲,彈棉花的成本自然也高,有些客人難以接受,無形中便流失掉部分客源。“賺來的錢只能勉強糊口,這片兒原有30多個棉被加工鋪,現在只留下2家,一些靠手工彈棉花養家的手藝人也都另謀出路了。”
很多人勸老彭去廣州打工,賺錢多,可老彭認為:雖然這手藝不吃香了,但辛苦干了二十幾年,也算有感情。只是,他的兩個兒子都不愿再學這門手藝,眼看著手藝后繼無人,老彭只得連連嘆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