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服裝“大企業”挺進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復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全行業艱苦努力,抓住機遇,化解矛盾,戰勝困難,取得了發展提升和轉變發展方式的明顯進步。”
對于過去的“十一五”,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如此評價。
近年來,服裝產業加快結構調整,產業資源逐漸向優勢企業集中。中國服裝協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優勢服裝企業逐步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使國內市場的服裝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給現有服裝品牌發展帶來一定壓力。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大企業采取產業資源重組、品牌創新、渠道多元化、擴大融資等手段提高競爭力,探索產業鏈合作、品牌合作等多種模式,產業進入“大企業”發展時代。
從中國服裝協會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近5年來,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及競爭力在不斷提升,行業兩極分化現象日趨明顯。
從產量上看,近5年來,我國服裝總產量呈總體下降趨勢,但規模以上企業的產量及所占比重卻在不斷提升。
2006年,我國全社會完成服裝總產量約512億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量約175億件,約占服裝總產量的34%;至2009年,我國全社會完成服裝總產量為400億件,比上一年下降了13.04%,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量237.50億件,比上一年增長了6.94%,占服裝總產量的58%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行業工業總產值的70%以上。
行業效益方面也顯示出了同樣的特點,中國服裝協會2008年給出的統計數據顯示,服裝行業僅不足27%的企業銷售利潤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10%的企業完成的利潤占全行業利潤總額的80%,20%的企業實現利潤占行業總體利潤的94%。
在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看來,以往簡單的擴大再生產,不再是產業發展的最終目標,它正在逐步被產品結構、技術結構以及贏利結構的平衡發展所取代。這個過程造成的必然結果就是“產業集中度”的提升。
集中度的提升會釋放出良性的拉動輻射效應。龍頭企業的壯大,會在整個產業鏈體系中帶動更多中小企業的發展。占到全行業數量99.6%的中小企業,在產業資源集中的大勢之下,依靠有意識的“產業管理”,將成為凸顯產業競爭優勢極其重要的“配套資源”。
目前,一批資金、技術、管理能力差,抗風險能力低的中小企業逐漸被淘汰;大企業進一步掌握產業資源,品牌集中度明顯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全國輻射能力、擁有全國營銷網絡的大品牌。服裝行業產能格局不斷優化,落后產能有效淘汰,大企業在行業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明顯。
從規模擴張向價值擴張轉變,服裝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向“大企業”時代發展的大局已定。并且,這也將成為今后至少5~10年內行業發展的一個關鍵詞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