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0年縫機行業的年度“關鍵詞”
2010年,國際經濟形勢依然風起云涌,于金融危機后緩慢復蘇的步伐受變幻莫測的格局影響,依然不確定性十足。
從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引發的人心惶惶,到美國量化寬松帶來的“印鈔”擔憂,再到沒有硝煙的國際“貨幣戰爭”。無不影響著全球市場的跌宕起伏。
受此國內外大環境影響下,以復蘇為特征的中國縫制縫機行業的年度“關鍵詞”,或許能讓年度行業發展的圖景更加清晰,使2011之路走的更加穩健、扎實。
表現搶眼的復蘇
借助著原有刺激性政策的慣性以及新的政策的追加力量,世界經濟終于在2010年從金融危機的泥潭中掙脫出來而進入緩慢復蘇的軌道。
伴隨世界經濟的利好,肇始于去冬今春的整體復蘇,行業一掃低迷陰霾之態勢。從復蘇苗頭出現伊始,業內人士絕大多數以謹慎樂觀的態度加以面對。之所以報以這樣的態度,我們從危機中的行業狀態可見端倪。
先讓時間暫時回到那場讓我們至今觸目驚心的金融風暴之中。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的統計,2009年1月比2007年同期整體產銷量下降了80%,外貿內銷更是一片飄綠:幾乎均為負增長。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行業的冰凍期持續了近一年時間,跌至谷底的不僅是業績,更有人心與士氣。失望、無望、絕望,行業表情迥異。
還好,姍姍來遲的復蘇終于還是登場了。在進入虎年后,從沒有訂單到訂單的太多,冰火兩重天的境遇讓太多的人感受反彈“失重”后的幸福。面對此情此景,更多的行業人從謹慎的樂觀變為堅定的全面復蘇論者,事實也印證了這個觀點是正確的:2010年同比2009年產銷量增長30%以上,出口甚至達到歷史最好,9月份單月出口額達歷史最高。以機電一體化為代表的行業高端領域甚至出現井噴,預計年內產量將超百萬。
但回頭來看,隨著去庫存等經濟增長修復力量的逐漸弱化以及刺激性經濟政策的逐漸退出,世界經濟已呈現出了增長放緩的基本態勢。從四季度縫機行業出口放緩便可見,全年增長的前高后低,復蘇的高增長似乎還存在難以為繼的跡象。
同時,承受“二次探底”的憂慮,通脹、匯率、貿易保護主義,這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中國經濟倍感壓力。身處其中,縫機行業當然無法獨善其身。內在制約行業發展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如故。面臨外在國際經濟形勢的嚴峻考驗,行業在全面復蘇中,新舊問題同時凸顯。目前看來,如何在機遇中做好預判與反思,為下一步轉型升級的結構性調整做準備,將是對行業未來最大的挑戰。
最具價值的合作
年初,作為整機骨干企業合作的典范,上工申貝與中捷達成合作意向,隨即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補充協議,正式收購上工歐洲所持DA公司29%股權。無獨有偶,1月,杭州重機與天策正式合并,成立杭州海誠服裝設備有限公司,這成為2010年行業經銷商成功合作的又一范例。另外,行業校企合作依然進行的有聲有色。年底,在協會的大力促成下,中捷、興大豪與北京工商大學的合作恰逢其時,在人才建設、科技創新上同樣值得期待。
再將視線放的長遠些,2010年的全球企業并購演繹得格外火紅,尤其是新興市場的并購交易出現了明顯增長的態勢,據統計,其并購活動竟占到全球并購活動的33%。這無疑給了最富活力的新興市場之一的中國一個契機: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時,以取優補短的兼并重組合作必然是最為值得提倡的手段之一。
顯然,在縫機行業全面復蘇之際,更多有著長遠眼光的企業已經意識到這點。加強企業間的合作,促進優勢互補,著重進行兼并重組是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技術改造,推進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行之有效的方法。{page_break}
行業十二五規劃里,明確鼓勵縫機企業的兼并重組和收購國外縫機的優良資產、技術及品牌,正迎合了合作中最有價值的那一部分。同時,金融危機后,行業企業確實已經認識到,必須相互補臺才能好戲連臺,拆臺那就可能要一起垮臺,因為企業之間是相互聯系的,一定要相互合作這一道理。
2009年的瑞士達沃斯,溫家寶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抱團取暖”,呼吁和倡導國際社會共克時艱;2010年的達沃斯,李克強也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共同把蛋糕做大”。顯然,中國給全球合作注入了新的中國智慧,這是中國人對于自身和環境之間關系的理解:要競爭,更要合作,合作是競爭的前提和基礎。因為合作才是處理好國家、行業、企業關系之間的最有價值的那一部分。
富有潛力的節能
從哥本哈根到坎昆,低碳經濟如約而至。作為世界主要國家統籌經濟發展與保護全球氣候的戰略選擇,加速低碳轉型,節能減排,必然是中國這個世界大國面對世界要擔負起的責任。
2010年,行業內節能高效的意識持續走高。更多的企業在觀念改進與實際行動中并行,以節能高效為標志的新產品、新技術一時間紛至沓來,讓人歡欣鼓舞。在響應國家倡導節能減排的發展趨勢的時下,縫機行業同樣表現出了負責任的態度。
為行業節能高效領域進行開拓,還有一件為人矚目的大事。在協會的積極努力下,9月21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隧道式連續大型洗滌機組及高效縫制設備開發”重點項目課題申報指南》公布,正式啟動“隧道式連續大型洗滌機組及高效縫制設備開發”項目計劃。在國家層面給予縫制機械行業的如此高度關注,這雖非絕后,但可稱是空前。隨后,行業電機發展座談會的召開,高效節能的電機如何應用,讓行業又添加了新的熱議話題。
縱觀去年,國家對節能減排的重視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淘汰落后產能、嚴控“兩高”項目,以行政問責的方式加強節能監管,決心之強、力度之大可見一斑。發展的趨勢不可逆轉,如不能尊重規律順勢而為,盡快對能夠有效節約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的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進行掌握,創新升級難度必然將會進一步增大。
還好在2009年,代表高效節能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比重提高到25%,2010年更是達到50%。步子加大,舉措增多,技術研發變強。盡早搭上“節能”這班轉型升級的快車,搶占有利制高點,對行業來講意義深遠。讓眾多服企受益,體驗高效率、高自動化、高節能設備的益處,滿足其訴求,是行業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
當然,如何做好與下游服裝行業在節能領域的聯手出拳,遙相呼應,勢必為“中國制造”提高國際競爭力產生積極影響,這也是節能這張決定行業轉型勝負的“王牌”更需深挖的潛力。
急需關注的匯率
無疑,中國是一個出口依賴度極高的國家,中國制造不僅僅背負著“價廉物美”的響亮名頭,更承擔著出口成本以及風險的增加所帶來的考驗。
2010年,隨著美聯儲購買美國長期國債這種被稱為“量化寬松”的經濟刺激手段粉墨登場,“注水美元”的不斷跳水,讓人民幣在“被升值”下水漲船高。由此,我行我素的“美國中心”和“印鈔”效應不僅對外輸出了更多的通脹憂慮,更增加了全球經濟復蘇前景的不確定性。于是不可避免的,2010年真實版的貨幣戰爭悄然隱現。事實是,美元的節節下滑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刺激美國出口、抑制非美國家對美出口,這正是美國希望看到的“再平衡”過程。
回看全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體環境漸趨好轉,出口恢復了增長。10月份出口總額達到1,359億美元,同比增長近23% ;服裝行業1-9月出口934.88億同比增長19.03%;縫機行業1-9月出口達11.4億美元,同比增長34.23%。但是,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儼然成了中國出口企業的“心頭大石”。
中國出口貿易怎么辦,制造業出路在哪里,縫制機械行業又應如何面對?這不得不要面對的沉重話題橫亙在行業眼前,讓人關注倍增。要看到,無論是縫機行業抑或下游的服裝行業,高增幅的出口源于金融危機席卷之后的低基數,充分認識了這一點,我們還能保持對出口前景持續無條件的樂觀嗎?
牽一發而動全身,當匯率產生變化,人民幣不斷“被升值”的前提下,服裝出口承受的巨大壓力必將隨后作用于上游的縫制機械行業。同時,隨著出口產品報價的提高,無形中會導致國外買家采購行為、采購策略的改變。買家或會將其采購成本和風險轉嫁給中國縫機供應商,同時對縫機出口產品價格、產品附加值以及服務等方面會提出更高要求。{page_break}
對于中國縫機出口供應商來說,除了降低產品價格、控制成本以外,在關注匯率的同時,是到了將走高端產品路線轉變為最重要的出口策略之一的最佳時機了。
持續挑戰的缺工
剛見劉易斯拐點的爭論塵囂甚上,又聞對人口紅利的是否消失爭論不止。在進入了虎年之后,似乎招工難的現象,一時間于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制造業基地迅速蔓延開來。缺工不是今年才出現的鮮有之詞,卻在今年表現的尤為搶眼。因為經濟復蘇,金融海嘯退潮了,缺工現象便逐漸暴露在沙灘上了。
上半年,縫機行業在產能迅速復蘇的同時,同樣面臨著極嚴峻的“用工荒”問題?,F狀是,無論整機企業、商貿企業亦或零部件企業,均已受人員短缺之累。如浙江商貿企業,存在用人缺口普遍在70%以上;零部件企業,產能受用工短缺影響,僅為危機前的60-70%而已。甚至更多企業派人遠赴廣東、福建等服裝產業集散地挖人,效果差強人意。、
不過“缺工”,卻并非是“工缺”。行業企業缺工,一方面在于熟練的技術工人短缺,“富裕”的勞動力無法滿足企業用人的標準與要求;另一方面要深思勞動力對象的結構與觀念的變化。工資低、加班多、工作枯燥、上升空間小,沒有前途的工作,對于新一代外來務工者們來說,已經遭到“拋棄”。在新時代的發展之下,這些從鄉村而來懷揣城市夢想的年輕一代,與父輩迥異的便是對實現自我價值的渴求。
透過現象看本質,及時認清缺工表象后的真面目實為關鍵。除了提升工人薪資福利、改善工作環境等常規手段外,更需要為常態化的缺工現象及早進行未雨綢繆。
值得欣慰的是,在人才培養方面,行業動作已經加快,且是成效卓然。由西安標準公司冠名的第二屆技能大賽今年猶勝往年,參賽人數、地區、影響力在廣度、深度上都有了明顯提升;校企合作培養高級人才的力度不斷增強,中捷、興大豪、通宇、凱斯等紛紛攜手高校合作。
當然,缺工對行業發展并不僅是負面因素,就在“倒逼”機制顯露威力,迫使企業技術設備、經營模式轉型升級的同時,可以說機電一體化大規模普及的春天終于到來了。
五味雜陳的漲價
發達國家通縮與新興市場國家通脹同時并存的市場狀況,是2010年獨特的景象。在發達國家經受著通縮煎熬的同時,通貨膨脹給發展中國家造成的不安和恐慌正在蔓延。2010年11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5.1%,工業品出場價格指數(PPI)同比上漲6.1%,物價指標已經大大超過預設的通脹警戒線。
再看大宗商品,棉花、大豆、糖等價格不斷刷新紀錄,生鐵、鋼材和有色金屬在內的主要原材料受其帶動,穩中趨漲。漲價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在產業鏈上下游間迅速傳導,這輪由原材料引發的價格變局對各產業的影響已經顯現。除了終端產品價格受到波及外,相關行業格局也將悄然生變。
普通消費者在商場感受衣價飛漲時,“瘋狂的棉花”一年里“腳登青云梯”讓服企已經是欲哭無淚。當服企面對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多重壓力時,休戚與共的關系決定了下游傳導過來的漲價壓力,勢必要縫機行業在一定時間內承載。下游對縫機產品價格、附加值、服務水平的苛刻要求,是否原本捉襟見肘的利潤空間又將遭到急劇壓縮?
漲價是憂。一年中,行業企業發展始終承受著原材料、勞動力成本、管理成本上漲的三柄利劍威脅,而原本議價能力脆弱,利潤低下、粗放式管理、研發能力偏弱等等的問題在漲價的步步緊逼之下,似乎在逐步放大。
漲價是喜。多年來,縫機產品的價值與價格的脫鉤始終是讓人費解,在慘烈且不按規矩“出牌”的市場競爭下,高速平縫機賣不過衣服,電腦平縫機賣不過手機,普通平縫機甚至賣不過自行車,情形讓人五味雜陳。
樓梯經常響,不見下來人,過去低價競爭是真,漲價遙遙無期。而此次縫機產品的真漲,體現了行業在嚴峻形勢下的齊心協力,也為擺脫高成本、低利潤的窘境提供了一次契機,但能否達到預期效果,還待市場加以檢驗。
也許有人會感嘆:漲價可真是把雙刃劍,讓人歡喜讓人憂。
頗顯尷尬的缺貨
危機后的行業反彈在2010年,劃出了一個極其利落的V字型,與預期中的慢熱增長截然相反,似乎一夜之間便從低谷推到了峰頂。然而無論是零部件、還是整機,全部瞬間處于供貨緊張的狀態,讓人始料未及。
始料未及的不僅僅是缺貨現狀,更是某些產業鏈環節供求關系的悄然轉變。整機對零部件的持幣待購,一件難求,讓零部件企業“翻身農奴把歌唱”,從看別人臉色到讓別人看臉色,大呼過癮。而整零關系從賒賬拿貨到預付款等貨,這兩極的逆轉,充分說明了原本正常合作關系的本末倒置。
如果說零部件企業產能的滯后,是導致了行業此次復蘇中缺貨現象集中發生的主要原因,那么一方面可說是因為缺工擎肘,另一方面則是以往非正常合作關系下,從屬地位養成的猶疑觀望、信心缺失的心態所致。
缺貨的好處在于,被動調整了原本非正常的產業鏈合作地位,讓如零部件企業重拾信心,重獲尊敬,理順上下合作關系,重建游戲規則;缺貨的意義在于,企業如何建立安全庫存。在需求波動較大情況下,有能力持續供應,在生產不平衡情況下,保證生產的正?;?。
然而需要說明的是,提高供應鏈整合的意識,使企業之間的關聯性更大,也使供應鏈上的企業快速反應市場,滿足市場的需求,形成更為緊密的組織關系尤為重要。
供應鏈上的企業應該明白,在滿足下游客戶的愿望和需求上,他們是合作者而不是對手,建立信任機制,實現信息的共享,建立自動訂貨/補貨系統,采取標準化的合作流程,實現共同的利益,達到雙贏。從而避免因信息的缺失和不準確性而產生的“牛鞭效應”。
假如缺貨能夠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競爭的含義不再是以往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競爭或品牌與品牌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那么,2010的缺貨就應是沒有“白缺”。
屢禁不止的侵權
假冒偽劣、商標專利侵權就像行業久治不愈的頑疾,困擾多年,為行業深惡痛絕,而以身試法者始終屢禁不止。
2月,臺州椒江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案,被告葉某因假冒注冊商標而獲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十萬元,成為行業內無所忌憚進行侵權“栽”的最狠的典型。4月,行業內頗具維權意識的興大豪也將維權進行到底,將假冒其電控產品,冒用其商標的李某送上了審判席。
試法者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鋌而走險正因屢嘗甜頭,大有賺頭;被侵權企業深受其卻鮮有舉措,皆因維權意識的淡薄,維權之路的艱辛。
多少年來,“中國制造”始從簡單出口加工起步,壯大于世界品牌的貼牌代工,整體制造能力與強大模仿能力毋庸置疑。但產量和占有率日益增長的“中國制造”卻在國際市場上屢遭“專利門”事件,國貨整體形象毀譽不一。“制造”何時才能變成“創造”?走一條創新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行業人抉擇前途必然要思慮的問題。
顯然,違法復制與100%的拷貝,無法承載這樣的責任與使命,那些眼前利益的崇尚者,也將是飲鴆止渴的承受者。{page_break}
參與全球化的競爭,暫時成為不了規則的制定者,就要懂得遵守、熟悉、掌握、利用規則。如今,已具備一些國際市場經驗的國內企業,并不是處在“遵不遵守規則”的猶豫中,而是處在“怎樣遵守規則”的困惑中。對規則的不熟悉,一些企業在知識產權面前發怵,在外國企業提出侵權指控時應對無章,損失巨大。前覆當以后戒。
10月21日,隨著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書的下發,中山市天虹電機制造有限公司與中山市小欖鎮華朗電機制造有限公司的專利侵權案終于以天虹公司的勝訴而告終。這場歷時一年多的專利維權案也為2010年的縫制機械行業知識產權領域加以定論:侵權者必自食惡果。
回首2010,作為經濟歷史的一段鏡像,過去一年呈現在人們眼前的經濟生態已經擺脫衰退而逐步回暖,人類為抗御金融危機所施展的金融與經濟改革并沒有輟止,創新還在延續;而作為縫制機械行業發展歷史中不平凡的一年,年度關鍵詞力求歸納出行業一年發展中濃墨重彩的幾筆,雖然問題依然存在,挑戰依然嚴峻,但行業企業于復蘇中的努力、探索讓人欣慰與振奮,在即將開始新的一年之時,我們有理由說,2010年的縫制機械行業發展之路值得懷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