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服裝行業一年減少近8萬職工
據《勞動報》報道,在過去一年中,申城服裝行業員工減少近8萬人。上海海關近日發布今年1至4月上海關區進出口情況。
統計顯示,前4月上海關區服裝出口金額同比下降36.6%,比去年四季度下降56.6%。上海服裝業中小企業當下生存狀況堪憂。
記者調查后發現,中小服裝企業的遭遇并非個別現象,在電子代工、建筑材料等行業,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眼下也度日艱難。
現象
知名羊絨企業勉強度日
“上海奉賢小廠,適合做小批量訂單,車工素質好,質量高,希望能有長期合作伙伴。”近日,由于沒有訂單可做,奉賢一個小服裝廠的老板在網上發帖找訂單。
“積壓尾貨3元一件批發。”一家做韓國訂單的工廠本月起開始拋售庫存。
記者在上海郊區采訪了很多中小服裝廠,老板都表示,“生意淡得很”。嘉定區誠信服飾廠的曹老板告訴記者,今年不但沒有訂單做,連工人也招不到。據了解,前些年安慶老鄉從服裝廠里拉了些單子出來做,曹老板就跟著一起開了個小廠。起初幾年生意還可以,直到去年還有30多臺機器在運轉,現在只有十幾臺機器在做。“單子都是大廠接下來,轉手兩家,到我們手上就沒利潤了。”更讓曹老板憂心忡忡的是,即便是這樣的單子,最近兩月也接不到了,內銷單子更少得可憐。受市場上漲薪潮影響,曹老板手下工人接連跳槽,他想再找兩個人,但現在一個工人包吃包住,工資平均一天一百元。“根本就開不下去,當老板比打工還累,我已經虧了幾十萬了。”曹老板表示,已有了退出這行的打算。
在嘉定、松江等郊區,記者接觸了一批小型服裝廠,他們正面臨著同樣的困惑:沒有訂單、招不到工人、工資上漲、庫存甩不掉。然而,并非僅僅小企業生存艱難,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些知名中等規模服裝企業如今也是勉強度日。
浦東有一家羊絨服裝企業,其產品在全市不少商場設有專柜,品牌知名度較高。但是企業負責人張經理卻表示,“這幾個月有單不敢接,接得越多,虧得越多。”他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去年以來,羊絨原料價格不斷上漲,工人工資也在漲,但產品價格卻由于市場競爭原因很難提上去。企業去年一線工人有170多人,今年減少了30人左右。“接不到單子著急,有單子又賺不到錢,真是兩難。”張經理說,目前內銷市場空間很小,外貿這一塊的利潤已經低得不能再低了。
數據
前4月服裝行業開工量降兩成
權威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很多服裝廠家近期正處在“半停工”狀態。據上海服裝協會的最新統計,一季度上海的服裝廠的一線職工只有10.1萬人,而去年同期是18萬人,減少了將近8萬人。該協會調查發現,今年1-4月,行業內交貨實物件數比去年減少了20%左右。這個數據意味著,開工量下降約兩成。
而上海海關最新統計顯示,一季度上海服裝出口19.7億美金,同比下降36.6%,比去年四季度下降56.6%。
上海服裝行業協會行業部副主任、統計師郭黎陽解釋,今年一季度服裝的出口率為21.2%,比去年四季度下降了29%。而往年這個時候的平均出口率在40%左右,最高的時候達到60%。郭黎陽證實,不少上海紡織服裝中小貿易企業接到訂單大幅銳減,處在“半停工”狀態。歐美的大賣場,以前補單都是10萬件的,現在他們一次也只是補幾千件。究其原因,由于中東局勢混亂、利比亞戰爭、埃及動亂、以及歐債危機,導致中東和歐美德境外訂單不斷萎縮。而在過去,很多中小代工企業主要為利比亞和埃及等中東國家加工服裝。
萎縮的不僅是服裝業。據海關統計,前4個月,上海關區部分以代工業務為主的高新技術中間產品進口減緩。其中,集成電路進口13..9億美元,增長7.9%,增速回落48.5個百分點;液晶顯示板進口12.4億美元,下降38.2%。來自商務部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出口企業平均利潤率為1.47%,而今年1-2月進一步下降到1.44%。
盡管市場日益不景氣,但產品價格在前四個月仍然維持上漲趨勢。據上海服裝行業協會的1-4月統計顯示,上海十大商場零售服裝的件數比去年同期縮水了1300件,但是價格卻平均上漲16.98%。相關專家指出,自從2010年10月以來央行已經連續四次加息,通脹壓力一方面提升上游成本,一方面減少下游的需求,隨著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的上升,今年很多服裝企業在無奈中“被漲價”。{page_break}
分析
三大因素造成中小企業困境
上海服裝業中小企業當下生存狀況堪憂,業內人士分析,主要是以下三大原因。
因素一融資難成前行“攔路虎”
南匯某服裝老板洪先生無奈地說,“到銀行貸款難啊!我最先在寧波銀行徐家匯支行申請貸款的,手續全準備了,就快要放款了,后來叫我去閔行支行辦理,再后來就總是說差手續,或者推說領導還沒批,最后說政策有變化,叫我明年再申請,其實就是不肯貸。”
一位銀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說,由于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到21%,眼下銀行也“差錢”,今年明顯減小了放貸規模。大多數中小企業目前境況不是很好,銀行不可能去冒這個風險。企業一倒閉,就會形成壞賬。所以,正處在困境中的中小企業,根本是貸不到款的。
因素二采購成本不斷上漲
近年來隨著國際油價的上漲以及棉花價格的高位運行,服裝的用料成本上升很多。
記者調查發現,上游采購成本不斷突破企業可以承受的底線,而出口服裝漲價又極其艱難,一些企業的利潤被直接腰斬。一位服裝外貿公司的老板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件約合人民幣80元的秋冬男式夾克休閑服,其中棉布、腈綸等面料成本現在需要30元,里布要10元,配飾、拉鏈、扣子等約10元,加工費為15元,刨去其他費用,一件衣服現在能賺6、7塊錢就很不錯了,而去年這個時候這樣的一件衣服的利潤能在12元左右。
因素三低人力成本時代不再
上海服裝行業協會行業部副主任、統計師郭黎陽指出,勞動力成本上升,讓不少中小企業雪上加霜。
目前上海服裝廠的一線工人平均日薪將近15美元,而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等國家的工人月薪在4—5美元,現在Zara、H&M、GAP等國際服裝企業都把一些低端的衣服拿到東南亞去生產。從年初的“用工荒”到現在的“漲薪潮”。業內人士普遍反映,今年服裝行業勞動力成本上升最為明顯。郭黎陽表示,國內勞動力紅利已經進入很狹窄的空間,指望依靠低成本人力來獲得企業利潤空間的時代一去不返。自今年春節后,由于成本上漲帶來的訂單成本風險加大,加上提高出口報價遇到阻礙,國內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利潤率呈現下降態勢。郭黎陽說,訂單向勞動力成本更低地區轉移已勢不可擋。
相關調查
地板批發商準備回老家
位于寶山區的福人市場,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地板板材市場。但記者調查發現,最近一些從事地板板材批發的商家開始選擇“撤退”。
記者采訪時,正好碰到一位從事地板批發多年的劉女士正在收拾倉庫。她說:“下個月,我就準備回云南老家發展了。目前上海的地板市場很難做了,從2008年開始,就一直在萎縮,地板板材銷量一直在跌。金融危機剛剛到來的時候,我們認為,應該很快就會過去。但是從去年底開始,房產市場進一步調控,地板消費越來越少。”劉女士告訴記者,以前她在上海九百也有專柜,如今根本不敢進大的建材賣場,因為連進場費都賺不回來。
電腦代工廠拖欠清潔費
浦東金海路上一家某品牌電腦代工企業的員工告訴記者,今年工廠的活比以前少了很多,很多同事也辭職了,操作車間很多是空著的。記者在該工廠倉庫發現,地上一片狼藉,垃圾也無人清掃,車間日光燈很多都壞掉了,沒人維修。記者正好碰到前來討要清潔費的一位王姓老板,他告訴記者,這家代工廠拖欠他的費用已經有快2個月了。王老板很擔心,會不會是企業財務出現了問題?{page_break}
漕河涇經濟園區某大型手機零部件代工企業的朱經理也告訴記者,以往代工的低檔手機大多是銷往非洲和中東地區,今年隨著外部原因變化,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訂單在大幅度縮水。沒有自己的品牌,也無從開拓銷路。“訂單沒有了,一切都停止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